作者:覃乃昌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内容提要:《嘹歌》是著名的壮族长篇古歌,是经过长期的口头传诵后,经过文人的加工和删改,用古壮字记录并在格式上作了适当规范的歌谣集,它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民俗学价值、语言文化学价值和古文字研究价值。《嘹歌》是壮族歌谣文化的经典。
关键词:壮族;《嘹歌》;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 C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05)01-0088-006
歌谣,是民歌、民谣和儿歌、童谣的总称。在中国古代,以合乐的为歌,徒歌为谣,现代统称为歌谣。歌谣是人民群众创作的,词句简炼,大多押韵,风格朴素清新,是人民群众用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一种形式。过去大部分歌谣口头传诵,有一部分经过文人加工或删改,用文字记录了下来。
壮族是华南珠江流域的原住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壮族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其中包括歌谣文化。壮族是一个能歌善唱的民族,有“以歌为乐,唱歌为戏,倚歌择配”的传统习俗。有关壮人好歌的习尚,史籍方志记载很多。南朝梁时吴运编纂的《安城(今宾阳县)志》云:“乡落唱和成风。”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有昭州(今广西平乐、昭平)壮人“男女盛服,聚会作歌”的风俗。明嘉靖《南宁府志》“风俗”条亦载:“男女歌答”为“远近村落及新附之州”的普遍现象,“以答歌踏青为媒妁”,即所谓的“倚歌择配”。明末清初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说:“俍之俗,幼即习歌,男女皆倚歌自配”。“凡有吉庆,必唱歌以为乐”。(注:屈大均:《广东新语 》,362页、358页,北京,中华书局,1985。)因此,善唱歌者被视为聪明才智的标志,博得大家的尊崇而享有声誉,形成了一种社会风尚。民国刘锡藩的《岭表纪蛮·蛮人好歌的原因》说:“无论男女,皆认为唱歌为其人生之首要问题。人之不能唱歌,在社会上即枯(孤)寂寡欢,即缺乏恋爱择偶之可能性,即不能通今博古,而为一蠢然如豕之顽民。”(注:刘锡藩:《岭表纪蛮·歌谣》,北京商务印书馆,1933。)壮族群众就是以这种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来审视自身的价值及社会文化活动的功能的。歌谣在壮族人民中的产生、传播和应用,也可以说是他们的第二种语言,即诗歌化了的语言。
《嘹歌》是著名的壮族长篇古歌,是经过长期的口头传诵后,经过文人的加工和删改,用文字记录并在格式上作了适当规范的歌谣集。《嘹歌》是壮族歌谣文化的经典。
2004年2月和4月,我们两次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对壮族嘹歌文化进行调查研究。
一
平果县位于广西中部、百色市东部、右江中游,东与马山县、东南与武鸣县、东北与大化瑶族自治县相邻,西与田东县、西南与天等县交界,南与隆安县毗邻,北与巴马瑶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接壤。全县辖8个镇、9个乡,行政区域总面积2485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45.75万,其中壮族人口占91.2%。
平果县的地势是西南和西北较高,南部较低,西北部向南倾斜。都阳山脉以海城乡境内的鬼头山为主峰,从西北部的黎明、同老乡一带入境,向东南的旧城、坡造、四塘乡倾斜,向马山、武鸣县方向逶迤而去,峰岭连绵起伏,气势磅礴。绥靖山脉则从南部果化镇龙色村入境,呈南北走向,两山脉均以右江为界线。整个县境石山、土山交错, 的四周群山环绕,中间低平,呈明显的山间谷地的复杂地貌。全县分红水河和右江两大水系。
平果县古为百越地,秦属象郡,汉属郁林郡增食县,隋属郁林郡宣化县,唐置羁縻万德州、思恩州、恩城州、都救州,分属田州、邕州。宋置果化、归德州,设丹良、那海堡、都阳寨,属广南西路邕州。元朝都救县废,余沿宋制。明朝果化、归德州沿袭,思恩州升府,恩城州废灭,置旧城、下旺土巡检司。清朝沿袭明制,各属百色直隶厅、思恩府和南宁府。民国4年8月,果化、归德土州改流置果德县。民国23年,思林县治迁至榜圩,易名平治县。1951年,果德县与平治县合并置平果县。
二
《嘹歌》是流行于右江中游的平果、田东、田阳县和红水河流域的马山县、大化瑶族自治县以及属邕江流域的武鸣县境内的一种壮族民歌。其流传的中心区域在平果县,其中比较普遍的是在马头、果化、太平、耶圩、新安、海城、同老、旧城、坡造、四塘等乡、镇的100多个行政村、1300多个自然屯。嘹歌与壮族其他口头传唱的民歌不同,它是一部由歌手们创作完成之后才四处传唱的民歌,它的内容相对固定,而且全部用古壮字传抄流行,是反映壮族人民劳动、生产、生活、爱情、婚姻、历史等方面内容的传统民歌。1993年,广西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整理出版的《壮族民歌古籍集成·嘹歌》共收入五言四句男女对唱嘹歌4012首,16048行。而根据调查,平果县目前已收集到的《嘹歌》有5200多首,21000多行,目前正在整理之中。
《嘹歌》结构严谨,内容丰富,艺术性高。在壮族民间流传的众多的长歌中,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劲歌;在壮族文学史的长河中,这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史诗性作品。根据平果县歌手唱歌和抄歌的习惯,嘹歌分为《日歌》《夜歌》《散歌》三大部分。其中《日歌》又分为《三月歌》《献歌》两套长歌和《建月歌》《盘问歌》《对对歌》三个短歌;《夜歌》由《大路歌》《贼歌》(即《唱离乱》)《建房歌》三套长歌和《入寨歌》《家穷歌》《穿黑歌》《打十闸》《赞村歌》《惜别歌》六个短歌组成。《散歌》是各种生活的写照,如《十年天旱歌》讲的是灾情;《丰收歌》讲的是风调雨顺,向往太平生活;《二十四季节歌》讲的是农事活动等。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5/5 首页 上一页 3 4 5
上一篇: [雷秀武]试论黔东南苗族图腾问题
下一篇: [柳叶]悲情拉花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