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海鹰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内容提要:云南蛙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部分。在云南的澜沧江流域,蛙文化(蛙图腾崇拜)曾经昌盛一时,后来不知何原因消失了,给人留下诸多的谜团。本文根据中南半岛地区克伦族关于蛙鼓(西盟型铜鼓)的传说和国外有关蛙鼓、蛙崇拜的文化,结合云南澜沧江流域曾有过的蛙鼓、蛙崇拜等现象,去寻找已消失的蛙文化。
关键词:澜沧江流域的蛙文化;蛙鼓;弘扬与保护民族文化
一、蛙文化与蛙崇拜
秘境云南,民族众多。由于云南山高林密,江河纵横,地势险峻。20世纪60年代前,许多地区交通落后,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往也只能在五天一次的集市上或民族节庆日中才有机会接触。那些年代,正因有这样的大自然封闭、半封闭的环境,才使许多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其中就有一种承传了千年的很脆弱的文化——蛙图腾崇拜也曾保留在一些民族的文化生活中。
云南蛙文化属华夏文化的一部分。广西花山崖画上也有蛙人;甘肃马家窑、青海省乐都县的柳湾、陕西省华阴县西关堡、河南省渑池县等地均有数量众多的蛙纹彩陶出土。而这些彩陶上的蛙纹也并非都是写实的,有抽象写意的,也有夸张和变形的。这些都表现了中华民族某种思维方式的一些特征。
古人对动物崇拜的原因诸多,也往往因为这些动物的强壮、凶猛、体形硕大、有超人之处,才被人们崇拜,如:虎、狮、熊、大象、鹰、蛇、马等,都受到世界各地古人们的崇拜。小小青蛙(蟾蜍),为何也能成为人类的崇拜物?这应与地区的自然环境、生产生活、传统文化有关,也由于自然灾害和蛙的特殊功能,以及人的思维方式所决定的。尤其在长江、黄河流域的自然灾害中,古人也许最怕的是水灾和旱灾。在这些灾害中,许多凶猛的动物都死了,青蛙却活得好好的,这不能不让人敬佩;蛙是两栖动物,能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不但生命力强,繁殖能力也极盛,这些都是古人们所渴求的;更让古人迷惑的是蛙鸣会下雨,这在古人看来非同小可,尤其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年代,能消除蝗害,鸣请天神下雨,必是神赋予,人得崇拜之物;再则,蛙的叫声与婴儿的哭声相似,这更使蛙与人蒙上神秘的色彩;再看古代神话中的女娲,据有的专家认为,女娲的原形是对青蛙(蟾蜍)图腾的崇拜,在女娲的名字中就蕴涵着远古的文化信息,女娲的名字,即表明其来源于蛙神的崇拜。当然,有关女娲的传说很多,女娲是否属于蛙神,也不是本文讨论的要点。
另外,有一点值得关注的现象:蛙文化盛行期和蛙图腾崇拜地区,妇女的社会地位比较高(参看后文),这也许与女娲崇拜和这些地区所处社会——母系氏族社会有关联。
总之,从蛙文化中可以看出,亚洲人的思维方式由于自然环境、生产生活、传统文化等诸多原因,与欧洲和非洲人会存在区别。以下再看蛙文化的传承与衰败。
二、蛙文化在澜沧江流域的传承与衰败
(一)蛙鼓
本文所指蛙鼓即西盟型铜鼓。据云南考古分析,铜鼓有可能源于滇中楚雄、祥云等地区。当它由某一雏形成为铜鼓之后,鼓体上就逐渐出现各种纹饰;后来,鼓面中央有了太阳的符号,这时的铜鼓应与太阳崇拜有关联,其太阳周边还有许多“芒”、“弦”、“晕”等纹路。随着铜鼓向滇西南传播,西盟型铜鼓的鼓面中央仍保留有太阳的纹饰;鼓面边缘却铸有一些青蛙(蟾蜍)的立体雕像;鼓体由植物花纹、鱼、鸟、大象等动物图案装饰。
西盟型铜鼓的出现期要比楚雄、祥云的A型鼓晚,也晚于云南晋宁、江川,贵州、广西、四川的B型鼓,西盟型铜鼓(也称F型鼓)主要流传于云南西部和缅甸、泰国等地。出现年代约在公元2世纪。
西盟型铜鼓较多用于求雨仪式。故此,缅甸和泰国等国家的一些民族均因铜鼓的功能——求雨祭仪;鼓面的图腾——青蛙,而冠其美名为蛙鼓。
居住于缅甸、泰国等地的克伦族一直流传着一首关于蛙鼓的歌谣:“蛙鸣要下雨,下雨则鱼浮,鱼浮河水涨,水涨象曳树,象曳大树倒,树倒国家富。”民谣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但今天应强调爱护大自然。此歌谣的主题是青蛙,然后是解释鼓体表面的纹饰含义。他们敲击蛙鼓,则表示青蛙在鸣叫,请天上的雨神下雨,让大地风调雨顺,庄稼丰收。
缅甸的克伦族和克耶族有许多种蛙鼓舞,克耶族一直流传着一种用铜鼓来求雨的舞蹈。这种仪式一般都要全寨人参加,舞队分两组进行,两组各有一位领队,他们各持剑和盾,边舞边向对方砍杀,但并非真动刀枪。他们按铿锵宏亮的蛙鼓声,有节奏,有秩序地挥剑砍刺,后面的村民则随蛙鼓的敲击声尽情地舞跳。
克耶族支系帕当族还有一种很古老的蛙鼓舞,这种舞蹈是在新年搬新房时才举行,参加舞蹈的3至7名男子的手臂上拴着两片木板,手指、手背上画着青蛙的头、爪和尾巴等图像,以屈伸手臂的动作且歌且舞。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上一篇: [高荷红]满族说部历史上的传承圈研究
下一篇: [张福三]论民间文化传承场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