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宝荣 中国民俗文化网
六、结语
王伊同在翻译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事象时采用的手法略有差异,但总体上倾向于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他采用的异化翻译手法以音译、音译加注、直译和直译加注居多。王译倾向于为重要的或需为英文读者补充解释的民俗文化词汇提供文内注释或文外注释,且注释大多细致详尽,可谓该译本的一大特色。另一方面,王译并不排斥对意译、归化法的运用,因而也体现出灵活变通地交替运用归化和异化翻译的特点。这印证了本文强调的归化、异化在翻译实践中实为“互补共生”的辩证关系这一核心观点。王伊同针对民俗事象词汇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既保证了译文的充分性和学术性,也兼顾了可读性和可接受性,有利于《洛阳伽蓝记》以及中国民俗文化在英语世界的传播。
《洛阳伽蓝记》包含丰富的民俗事象,对译者构成一大挑战。就学术性、充分性和可靠性而言,王译本比詹纳尔译本更为成功,这与他采用的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密不可分。在此意义上,王译本为中国民俗文化外译和传播提供了一个可资仿效的范例。希望本文能引起国内学者对民俗文化翻译的更多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曹虹. 2007. 前言[A].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 [M]. 王伊同英译, 曹虹今译. 北京: 中华书局. 17-23.
党争胜. 2015. 民俗文化词的翻译问题探微——从《红楼梦》英文版中“压岁钱”等词的翻译谈起[J]. 外语教学, (1).
华振红. 2001. 《洛阳伽蓝记》词汇研究 [D]. 成都: 四川大学.
黄永林, 韩成艳. 2011. 民俗学的当代性建构 [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
金倩, 姚伟. 2016. 中国古代方志翻译策略研究——以王伊同英译本《洛阳伽蓝记》为例[J]. 陇东学院学报, (4).
沈俊鸿. 2012. 学贯中西, 蜚声海外——记著名史学家、北美华裔学者王伊同[N]. 江阴日报, 8月18日(A02).
汪宝荣. 2004. 论归化与异化的“互补共生”关系[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5).
王伊同. 1980. 《洛阳伽蓝记》札记兼评周祖谟《校释》[J]. 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2): 325-335.
王伊同. 2006. 诠释《洛阳伽蓝记》志余[A]. 载于王伊同, 王伊同学术论文集[M]. 北京: 中华书局. 135-167.
夏征农(主编). 1999. 辞海(缩印本)[K].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杨衒之. 2007. 洛阳伽蓝记[M]. 王伊同英译, 曹虹今译. 北京: 中华书局.
张紫晨. 1991. 中外民俗学词典 [M].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钟敬文(主编). 2010. 民俗学概论(第二版)[K].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Anonymous. 1986. Review of A Record of Buddhist Monasteries in Lo-yang [J]. Buddhist-Christian Studies, Vol. (6): 163-166.
Boltz, J. M. 1986. Review of A Record of Buddhist Monasteries in Lo-yang [J]. 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49 (2): 411-413.
Brook, T. 1985. Review of A Record of Buddhist Monasteries in Lo-yang [J].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44 (4): 835-836.
Holmgren, J. 1985. Review of A Record of Buddhist Monasteries in Lo-yang [J]. Asian Studies Review, 9(1): 118-119.
Jenner, W. J. F. 1981. Memories of Loyang: Yang Hsüan-chih and the Lost Capital (493-534) [M]. London & New York: Clarendon Pres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efevere, A. 1977. Translating Literature: The German Tradition from Luther to Rosenzweig [M]. Assen: Van Gorcum.
Leung, M. K. 1985. Review of A Record of Buddhist Monasteries in Lo-yang [J]. Canadian Journal of History, 20(1): 103-105.
Mair, V. H. 1983. Review of Memories of Loyang: Yang Hsüan-chih and the Lost Capital (493-534) [J].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43(2): 687-698.
Venuti, L. 1995.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M].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Wang, Yi-t’ung. 1984. Translator’s Introduction [A]. In Yang Hsüan-chih, A Record of Buddhist Monasteries in Lo-yang [M]. Wang Yi-t’ung (tran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xi-xxii.
Yang Hsüan-chih. 1984. A Record of Buddhist Monasteries in Lo-yang [M]. Wang Yi-t’ung (tran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Yang Xuanzhi. 2007. A Record of Buddhist Monasteries in Luo-yang [M]. Wang Yitong (trans.). Beijing: Zhonghua Book Company.
作者简介
汪宝荣,香港大学翻译学哲学博士,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翻译研究所所长,翻译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曾为英国伦敦大学、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Meta、Translation Studies等学术期刊审稿人。研究领域有中国文学对外译介与传播、社会翻译学、中国翻译史等。出版专著、译著各2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翻译社会学视阈下中国现当代小说译介模式研究”(15BYY034)。
姚伟,硕士,陇东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典籍英译与传播;
金倩,硕士,陇东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典籍英译与传播。
本文原载《语言与翻译》2017年第3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徐义强]哈尼族宗教艺术遗产《斯批黑遮》的疾病认知体系探究
下一篇: [分享会] 百年前的中国音声之美:走近劳弗录音档案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