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北京2006年有了个“AAB艺术节”,这是一个让所有人都买得起艺术品的节日,确切地说应该说是“大多数人”,10000元,肯定还是有许多人买不起,再喜欢也只能去看看。也正如此,该艺术节几年来一直办得很成功,到去年,每天接待参观者四五千人,卖出各类艺术品三四百件。2010年第五届定于4月在北京三里屯橙色大厅举行,成果及影响肯定要有一个大提升。市场呼唤理性回归   反响一直很好,非议也一直都有。有人在网上发帖,说这是“叫花子饰品节——辱没艺术!”说这话的人可能是一“豪爷”,有人花几百万买了一件“艺术极品”,却在前不久忽被鉴定为赝品!荒诞就在这里,不知从何时起标价就是艺术的真假和等级了,出得起标价就行,懂不懂艺术无所谓。   这样的艺术节也并非北京独有,早在1999年,伦敦就有了,所有艺术品定价均在3000英镑以下,此风席卷半个地球,说明总有它出生的道理。中国,2006年才借鉴得来,继北京之后,《TimeOut上海》也举办了此节,效果一样的好。2006年,“买得起艺术节”对中国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一直以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只局限于富有的投资者和收藏者,广大艺术爱好者只能井底望月。中国的艺术市场的火爆和艺术品价格的攀升,使中国当代艺术品与房地产、股票成为资本市场上的“三驾马车”。如果说,艺术已经进入市场,那么,究竟是“买得起”好还是“买不起”好?是愚昧地强学西方豪门“艺术脸面”好,还是回归中国现实抚慰民族大众的艺术情感好?是像那些尖端拍卖场拍出亿万天价让买得起的牛人拿走享受艺术之上权威的感觉好,还是像北京AAB让老百姓把自己一直爱着的艺术品捧回家好?   好不好谁说了算谁的,不算别人的,也不算艺术的。艺术本身有它的根底和灵魂,不过它在所有时候都是自己做不了主的,连同它的生身主人有时也是做不了主的,在中国现代艺术回归必须经历的混乱和喧嚣中,艺术品很难摆脱身上的那枚价签。 “买得起艺术节”无论是北京的还是上海的,无论是外国的还是中国的,都是一个让普通人接触并且拥有艺术品的节日。如今,城市生活在快速升级,很多城市家庭早就不满足于复制艺术品装饰家居,许多家庭都挂上了艺术家的原作,从一般的到高级的再到极品的,艺术欣赏与收藏也完全纳入家庭理财计划,成为活跃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新亮点,这对艺术家也是一种良性刺激,也就是对艺术的一种良性刺激。中国的艺术品已发展成为世界各地艺术品商以及收藏者的热点,随之而来的是想买高质量且价格不高的艺术品越来越困难,而“买得起艺术节”恰恰为常人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从对中等收入人群的消费调查来看,已有“艺术品家饰计划”的占84%,在这些家庭中,愿意出价最高的达到5万元,平均出价则在6000元左右。以购买艺术品的用途来统计,用于收藏的约占两成,用于送礼的占一成,用于家饰的占六成,其它占一成。这个调查道出一个现象:大多数人希望艺术走进家门,他们希望让艺术装点生活而不再是附庸风雅,而他们给出的心理价位也就相当于一部电脑或一台电视。艺术实用化之后还是不是艺术?一幅画,买不起看不见是艺术,不太多是好画,家家都有就成了废纸,这也是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一个怪现象,而“买得起艺术节”真正面对的就是中等阶层民众,看得透,想得开,也玩得起。是“特区”但不该是“禁区” 民意调查中还出现一个有趣的反响:不少支持“买得起艺术节”的民众提出一个建议——不必那么拘束,完全可以放开来搞,可以有创作的艺术品,也可以有仿造的艺术品,可以有当代现代艺术家的作品,也可以有古代任何名家的任何作品,就像明代沈周的《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画作能激发人们深爱家国山山水水的好画,为啥不能进百姓家?谁能照着画我们就买,画得像出价,画得特别像出高价,难道这样不好吗?好不好,如果让黄公望本人来说,估计也会说好!有谁能比作者本人更有评价的权利?   从“买得起艺术节”的主办人来说,也都是从价格上出招伸展开来的,究竟对艺术本身投入了多少真情感,这情感又能对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起什么作用,那又是高端人物的议题了。俗人看俗场——北京AAB艺术节,首届参展作品从小型画作到大型油画,从摄影作品到雕塑,价格从几百元人民币到最多一万元人民币,主要面对普通民众。几年过去,价格没变,照顾普通民众的购买能力一点也没变。据说上海“买得起艺术节”要把价格提至30000元,这显然不是明智之举,中等阶层对艺术品的平均购买水平是6000元,这个基数短期内不会变。 艺术发展中的一种变化始终没人来深究——艺术的原始理据和终极价值。艺术,诞生时的本意只不过是生活的一种趣味添加,也就是面对所有人的。从何时起开始剥离演变,变成大多数不懂少部分人的“特区”了?造成艺术特区背后的黑手就是价格,它让艺术成为这个社会占有更多财富的人群的特区,但它不该成为只有少数人才能游走的“禁区”,这种特殊性使艺术无法回归大众,但艺术并不会因此而落荒成俗,因为,只有大众共识共进的东西才是通向永恒的东西,不必刻意掩盖也不必装神弄鬼。说发展,还有一个民众艺术基础和综合制约的问题——民众生活需要什么样的艺术和民众艺术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总之,艺术这东西,任何人都有欣赏和爱好的权利,它不是一个禁区,更不是一枚小小的价签!




上一篇非洲当代艺术市场总体增长迅速

下一篇当代艺术走过冬天 回生何日?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