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在国际艺术品收藏市场,购买力的变化实际上是非常缓慢的。二次大战之前,艺术品收藏市场基本上是针对传统艺术。二次大战以后开始进入收藏家的转型期,买家开始关注欧美的现代艺术,也出现了新的收藏家。这些新的收藏家,当时都是三十多岁的新人,而他们直至2000年左右还一直在发挥作用,最终推动并实现了西方艺术品市场从传统艺术向现代艺术的收藏转型。也就是说西方艺术品市场从对传统艺术的收藏转向为现代艺术的收藏的整个过程有50年左右的时间。
与之相反的是,1998年左右,国际收藏当代艺术的收藏家比例首次突破了50%。但是到了2006年,这个比例高达80%以上。也就是说西方收藏从现代艺术转向当代艺术的变化太过剧烈,仅仅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此外还有投资的力量,使得全球艺术品市场从收藏市场转向了投资性市场,这种转向也非常的剧烈,尤其是在2003年之后这种转向的力度越来越大。
价格泡沫化
价格泡沫化的结果,一是大家抢盘,作品不断被叫出了天价;二是真正意义上的收藏家被边缘化,因为他们不可能像投资者那样去叫高价,他们需要很长的时间做判断。尤其是在2008年高端艺术品的拍卖市场上,以前可能有两百个人在买这个艺术家的作品,现在就变成三、五个人在叫高价。
而在十年的快速转型期中,很多人根本没有时间去看自己收藏的作品到底好不好,越来越多的人在往前走的时候,突然会发现前面根本没了目标,也就是说迷失了收藏自身的价值与意义了。
市场增长真相
目前艺术创作的变化很大。如果没有金融危机,中国当代艺术也会出现变化。周期性的金融危机是一个外部力量,把变化明确了。因为市场在前段时间太火爆了,分散了人们的注意力,实际上2000年以后,艺术创作的方向已经出现了变化,各种媒材的创作越来越多了,年轻艺术家越来越成为创作的主体,我觉得比以前更多元了。
对未来的趋势,我觉得多元化的发展方向是重要的。金融危机的出现,会让出更多的机会。如果说以前的艺术市场都是一线画家的作品卖出天价,市场较为集中在少数人的身上。现在市场不好,大家便会尝试年轻人的东西,中国以外艺术家的作品,譬如东南亚的艺术———菲律宾、越南啊……市场资源也就更加多元化。
大家很容易被市场的表象所迷惑。大家现在只看到拍卖市场总额缩水了50%,成交量也只有50%。高价位没有了,这个市场好像垮下来了。这都是因为当代艺术在中国没有草根市场,没有收藏的历史。国外的市场是稳定的金字塔状,它有最基面的市场,然后经过无数价格不断收缩的基面而形成“金字塔”。这是一个比较正常的理性的市场,参与的人很多。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中,恰恰参与的人就那些人,有一个人不行了,整个市场都会受到影响。
事实是金融危机之后,价格下降之后反而增加了人们的参与度与积极性,这导致了艺术市场的另一种增长方式,就是规模性的增长。现在的情况下出现了几类购买人群:一类人觉得市场不好,是给我的机会,这些人有很强的收藏愿望,直接构成了目前在高价位的亚洲或者全球当代艺术的购买力量;还有一批新进入的收藏者,很多刚买了四、五张的作品量,但是他们占到了目前购买力的70%;还有一类就是喜欢我就买,但是价格不能太高,这是艺术消费人群。这些和新资源的引入一起构成了规模性增长的动力。
来源:文汇报
上一篇: 中国当代艺品头脑发热导致由兴而衰
下一篇: 收藏要与时俱进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