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奥运赛场上,捕捉到完美的获胜画面固然重要,那些记录“失败”的镜头同样不可忽视。竞技运动最大的魅力就在于不确定性—你永远不可能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正如曾获得奥林匹克勋章、奥运官方电影制作人格林斯潘所言:“当大多数人都去追逐冠军的时候,我的镜头却对准了那些赛场上的失意者。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改变了人们看体育和体育人的角度,我从体育人的故事中发掘出坚持、拼搏、团结友爱的精神,这也是奥林匹克运动推崇的精神。”

“失误”的场景—缺憾之美

既然成功和失败组成竞技运动本身,失败中的“美”理应得到充分表现,表现好失误的瞬间不仅是对美的一种衬托,也是对人类不断突破自身,超越自我精神的诠释。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美国著名女子长跑选手德克尔在3000米决赛冲刺的最后关键时刻,意外地和南非选手巴德相撞跌倒在跑道上。美国新闻记者伯奈特迅速冲向跑道,用特写手法拍下了最能表现德克尔痛失金牌后沮丧心态的镜头。一时间成为这届奥运会的头号新闻。这样的极富戏剧性“失误”照片的内涵和感染力有时甚至超过正面形象,有一种能够激起观者心头颤动的力量。

为捕获撼动人心的失误瞬间,记者首先要有准确的预见能力,合理地运用提前量,做足拍摄前的“功课”,在心理和技术上做好充分准备。尤其是要在跳水、射击、田径等容易爆冷的项目上未雨绸缪,要趁其他人目瞪口呆时,迅速提前或推后百分之几秒,抓住那个突如其来的“失误”;其次要提高反应速度,尽力缩短运动员创造“精彩瞬间”和拍摄兴奋点的“时间差”。根据测定,一般摄影者拍摄时的神经惰性为1/60秒,即看到某一瞬间想拍摄,到实际按下快门约需1/60秒。因此,平时应有意识训练自己的反应速度,关键时刻才不至抱憾“缺憾”场景。

“失利”的英雄—悲壮之美

美国《万象》杂志总编辑塞·沙斯勒说过:“冲击力构成好照片,不是动作,是冲击力—一种视觉印象。这种印象将某种东西射入观者的头脑”。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失败者比胜利者更能激发起悲剧的审美意蕴。比如1978年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世界青年击剑锦标赛上,中国姑娘栾菊杰在比赛中被对手的断剑刺穿右臂,但她以惊人的毅力坚持比赛,用鲜血换来的不只是一枚银牌,还有全世界的尊重。对于拍摄者而言,赛场上的失意者最容易在情绪大起大落之中流露出人性真实的一面:不幸受伤时面带痛苦的表情、失利后泪流满面、家人教练亲吻拥抱的安慰,等等,这些有时比获胜场面更具有人情味,引起受众心理共鸣。

第49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体育动作类一等奖,美国摄影师约翰·马班格罗的作品《国际泳联跳水赛上选手戴维斯发生意外》就是这方面的佳作。图片描述的是运动员在起跳后额头不慎撞击到跳板的意外事件,但拍摄时机把握的十分到位,刚好定格在选手头部与跳板相撞的一瞬间,让观者为之呼吸窒息;难能可贵的是,画面上主人公在出事瞬间还保持着标准空中翻腾姿态,甚至勾起的脚板都没有片刻放松,呈现出一种相对静止的下坠状态,视觉冲击力很强,为摄影师在悲剧画面中保持了足够的美感。

塑造悲壮之美,要求摄影者本人对于失利的选手保持发自内心的尊重,拍摄目的是为了记录现场,用摄影语言细致地描绘被摄者的内心情感,而不是寻找噱头。这就要善于抓住新闻人物的典型神态。一是眼神,应当努力抓取失利选手眼神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或痛苦、或遗憾、或释然,刻画得愈有情绪性就愈能动人心弦;二是形象,最好把人物形象跟身边的环境关联起来。因为这样可使悲剧的氛围有了依据,产生一定的因果关系。比如前述约翰·马班格罗的作品中水的背景就起到了很大作用,跳水池中的水像一面镜子,刚好有着光与影的叠加和补充。不仅让图片背景和主体形象变得更有层次感,也勾勒出跳水选手紧绷的肌肉线条,从而反衬出一种“毁灭”式的悲剧美感。

“失落”的金牌—人文之美

2004年雅典奥运,央视喊出了“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金牌”的报道口号。2008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的主题就是以人为本,淡化胜负意识,以娱乐、参与、欣赏、休闲等平和心态去报道奥运,还奥运本来面目。这也将是这届奥运会报道不同于以往的特点。

贯彻人文奥运理念,摄影记者的眼中就不能仅仅只有金牌和一堆破记录的数字,还要用手中的相机去关注更多值得人们关注的事情:尊重、爱、和平以及永不放弃、健康向上的奥运精神。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获得过三次举重冠军的希腊运动员迪马斯很希望在家乡父老面前,用一枚金牌为自己的运动生涯谢幕。然而他只获得了铜牌。在颁奖仪式上,在宣布了他的名字和奖项后,全场观众起立鼓掌长达十几分钟,向他们心目中的英雄表示敬意。像这样的场景正是人文奥运的完美体现,比起金牌而言更能够凸显奥运会的本质,也更值得拍摄者举起手中的相机。

此外,人文奥运理念还在于参与和分享。作为竞赛配角的教练员、呐喊助威的啦啦队员以及神情激动的观众等同样可以成为镜头的主角—2001年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的摄影图片《赢了》就是这样的作品。记者张苌青拍摄的是中国足球队打进世界杯决赛圈的历史性画面,他选取饶有趣味的一幕:球赛刚结束,一名电视台女记者猛追孙继海采访。画面上两人一前一后狂奔,夸张的面部表情,诙谐的动作造型,让人看后印象十分深刻。这幅照片几乎没有任何摄影特技,完全胜在作者对现场的体会上。这对于如何感悟人文奥运的理念不无启发。




上一篇我对民俗组照拍摄内容的理解

下一篇人体摄影情色与艺术的争论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