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博岚 来源于:中国文学网
记得第一次走进葡萄牙历史悠久的莱罗书店,顺着红色的旋转楼梯拾级而上,就完全沉浸于书籍的奇幻世界。随手捡起一本书读一读,便感到内心的安宁与满足,已然很有收获。回到北京后,我也时常去万圣书园闲逛,希望继续体会人与书相遇的乐趣。可惜的是,这两家书店的经营都面临困境,前者已成为游客打卡拍照的胜地,不得不收取门票、限制人流;后者则辗转搬迁,正在不断探索新的经营模式。
当前,全球许多书店都面临相似的困境。随着电子阅读的兴起,实体书店正经历转型的“阵痛”。
不久前,意大利书商协会主席保罗·安布罗西尼表示,最近5年,意大利关闭了约2300家书店,意大利文化产业正在步入前所未有的危机时期。难道意大利人不看书了吗?不是的,2019年意大利出版物的营业额平均增长4.9%。在意大利图书市场,电子书的销售量正在持续增长。
可听、可看、可触的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了阅读变革。从铅与火、光与电到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改变着阅读的面貌和形态。如今,阅读的含义已不再仅仅是打开一本书。翻开一本介绍秦兵马俑的人工智能画册,屏幕上立即展示出各种秦俑立体造型;在手机端下载APP,机器人开始为孩子朗读有声图书,陪伴无数小读者安然入梦;戴上VR眼镜,阅读一本关于航天的图书,宇宙飞船近在眼前。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电子阅读显现出特有的价值。浙江图书馆率先尝试,打造了一个“无边界图书馆”,海量的电子书避免了读者线下借书、买书可能产生的接触感染风险;成都图书馆新上线的少儿绘本库,让“宅家娃娃”爱上电子阅读,实现了“停课不停学领跑新学期”;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上线并免费传播防控疫情专题电子书和有声读物,用阅读传递信心,用知识做好防护……
面对电子阅读的蓬勃发展,实体书店将会成为历史吗?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想读书时,在网上看到未经过滤的海量推荐书目却无从下手,可当我们在实体书店,跟店员、店主聊一聊,翻阅了纸质书之后,常常能遇到一些惊喜,发现一个自己从未关注过的领域、作者或主题。电子阅读虽然方便、环保、价格低,但实体书店提供了独一无二的体验感,它能够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这种人与书邂逅的缘分,是网络和科技无法取代的。
书店对于人们,不只是看书那么简单。它可以是都市繁忙生活的心灵家园,过路人在这里停下来歇一歇,暂时摆脱俗事的烦扰;也可以是父母对子女的一种陪伴,每个孩子跟着父母去书店带回的不只是书,还是一份珍贵的童年回忆;还可以是伴侣絮语的一种方式,为爱人选的书里倾注着真挚的情谊。
如果说一本书可以温暖一个人,那么一家书店则能点亮一座城。书店是浓缩一个城市的“小宇宙”,它塑造着城市的气质,孕育着市民的品格,让城市的精神世界更加深邃而辽阔。塞纳河畔的莎士比亚书店在纳粹横行的年代成为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温暖的庇护地”;曾是车站的英国巴特书店,延续着送行的传统,用“以书易书”的方式,收容、传送无数典籍;在希腊亚特兰蒂斯书店,旅人们用志愿店员的身份交换夜晚的眠床,孕育未来的作家之梦……
不过,这些书店的模样,都是从“书”这颗种子里生长出来的。书店的“美”,不只来自建筑设计、室内装修这些硬件设施,也来源于所在地的生活气息、城市景观,更在于书店背后辛苦耕耘的“人”,以及他们付出心血挑选的“书”。这些书店的经营者与店员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满怀热情又谦虚谨慎,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独到的品位、不拘一格的方法以及周到的服务,让读者在“偶然”的指引下,邂逅震撼心灵的好书。
好书之不朽塑造了书店之永恒。正如数字音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唱片销量,但黑胶唱片却强势逆袭;电灯是如今最主要的照明方式,但蜡烛并未因此消失,反而成为人们对品质生活的追求;这或许就是实体书店的未来,它会在冲击中焕发出新的生机,让有心人与书的相遇越来越美好。
上一篇: 短视频——赋能文化传播 展现美好生活
下一篇: 数字存储打开想象空间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