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文革 来源于:中国文学网
一位伟人说过,不动笔墨不看书。动笔成了看书的标准动作。动笔干什么呢?无非是作评点、写心得,在书上勾勾画画、圈圈点点。读纸质书可以动笔,而看手机则只能动手指,拿笔也没有用。读书拿笔,是一个态度问题,表明你摆起了读书的样子、做好了读书的准备,更表明你看书是认真的,不是随随便便的。但又不仅仅是一个态度问题。这是一个习惯问题。相信很多人都会有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一旦成了习惯,如果不这样,就不习惯,不习惯的事情做起来就别扭。但又不仅仅是一个习惯问题。握笔在手,还是一种期待的姿势。它期待着勾画圈点,期待着所期待的内容,期待着所期待的感受体会。但又不仅仅是一个期待的问题。
那么,勾画圈点对于人们的阅读还有什么作用呢?
一是勾画圈点具有标记的作用。勾画圈点是一种标记,就是对你觉得有必要进行关注的文字进行勾画圈点。重要的文字、有趣的文字、会心的文字、不解的文字、质疑的文字、纠错的文字……都可随手勾画圈点。在标记中会用到不同的符号,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意味。比如,圈、点常用来表示肯定、赞赏,那些值得肯定、值得赞赏的事情,就被描绘为“可圈可点”。因为有了标记,阅读便有了定位。单凭眼睛扫描、识读,要在茫茫一片文字中找到你要找的文字是比较困难的;但如果有了勾画圈点,也就有了标记,便可以较快地找到你要找的文字。因为有了标记,被标记的文字就得到有效突出或关注。一本书文字甚多,并非所有文字都需要、都值得、都能够特别关注(不关注也并非它没有意义;而关注的往往只是部分甚至少数的文字,其他未予关注的文字则作为背景而存在)。对相关文字进行勾画圈点,就让这些文字从其背景文字中凸显出来。
二是勾画圈点具有提神催思的作用。某种程度上讲,阅读也是一种费力劳神的事情,一种外冷内热、外静内动的行为,也是容易疲乏、走神的;疲乏了,走神了,阅读就难以进行下去。身体运动或活动,似乎有助于提神醒脑,使人保持适度的兴奋。活动的人很精神,而静坐的人则容易犯困。而对于阅读这种脑力活动来说,运动过大或活动过度又不利于感知的专注和思维的展开。勾画圈点也是一种动作,一种很细微的动作。尽管这种动作很细微(当然也有比它更细微的“动作”,如眼看、耳听、心想之类),却可以让人保持一种运动的状态,因而有助于人打起精神而不至昏昏欲睡。同时,目光所及,笔触相随;或者,笔触所及,目光相随,这样,也就可以让自己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文本的识读上,勾着画着,你就进入文本的语境之中了。既让人打起精神,又让人聚精会神,这样一来,勾画圈点便让人能专注于文本。可见,写作能促进思考,勾画圈点能促进阅读。当然,勾画圈点也是一种思考的活动,或者,是一种与思考同一的行为。
三是勾画圈点具有记录的作用。有人担心在书上感受、体会写多了影响下次阅读,还有人不想让先有的感受体会限制、压抑后期的感受体会。这样的说法看起来有一定道理,但其实是对阅读时的感受存有误解。感受体会是阅读时当下现场所产生的阅读反应,它对你的思想积累、对你后来系统理性的思想认识的形成具有重要价值。感受体会这东西如果不能及时用文字符号记录下来,就很容易流逝,如同“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及时标记、及时记录,是对阅读中那种一时感受、一时体会的最好保存。这种保存持续下去,就成了思想的积累。勾画圈点不仅不会影响或干扰下次阅读,还会深化的下次阅读;不仅不会限制压抑后面的阅读,还会推动后面的阅读。从时间维度看,每次阅读的勾画圈点往往不会完全一致。这就像地质层面的积淀叠加一样,每次阅读会有不同的勾画圈点,但这种勾画圈点会同时积淀在一个文本上,如果用笔不同,这种叠加会比较明显。当然,阅读是个人的行为,阅读时的勾画圈点也是个人的行为;书上的那些勾画圈点,对于旁人来说也许没有什么太多感觉,但对读者本人来说却往往有着特别的意味,因为,那是一种阅读——生命活动的现场记录。
四是勾画圈点具有文本介入的作用。西方的接受美学强调读者的创造性、主体性,认为文本是由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的。一个文本在作者完成后,如果没有读者的介入,这个文本还不能说处于激活的状态。是读者的阅读行为与作者的创作行为共同完成了这个文本。由于读者阅读能力存在高低不同,读者介入文本的程度也就存在深浅之分。高明的读者往往不甘于被动的接受,他要在阅读活动中自觉地发挥主体性,介入到文本的创造中。在书上的勾画圈点,可以视为主动、自觉介入文本建构的一种行为。勾画圈点、介入文本,就是把你的态度、感受、体会、思考加诸文本。这样一来,勾画圈点也成了一种表达,表达着你的态度、感受、体会、思考。勾画圈点既激发了个人的感知、思维,也激活了文本,这样,文本就不是高高在上的,也不是死板僵化的,而是体己的、有生气的、有生发性的。像金圣叹那样对文本进行评点,随时发表自己的感受、体会,堪称读者的典范;除了勾画圈点,他甚至干脆动手对不满意的文本进行篡改,这样,他就从读者变成作者了。
可见,阅读时的勾画圈点是有价值的,不能视为无意义的随手涂鸦。我们可以说,勾画圈点也是真阅读的体现;而有真阅读才有深阅读。
上一篇: “抗日雷剧”的负面作用不可轻视
下一篇: “囤积知识”只是学习第一步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