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彦 来源于:中国文学网
当市场在资本逐利的驱动下一味放低身段、迎合娱乐消费,这种下行路线拉低了内容生产的审美标准。长此以往,越来越多历史被戏说、崇高被解构、英雄被调侃、经典被歪曲,应该引起高度警惕的是,当“一切皆可娱乐”泛滥之际,这些无营养却能引人一乐的“段子”还有可能漫山遍野。
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线上小视频用户突破五亿人,着实大平台。可打开一些商业网站的小视频,被迅捷推送到前台的却是太多充满物欲、精神苍白的 “小时代”:美女网红直播撕书,高调宣称不读书照样开跑车;有 “00后”网红互相攀比早恋早孕等,甚至制造噱头,解构经典。这些人宣扬的并且已然走通的捷径只有一条:在“泛娱乐化”的喧嚣里引君 “点击”。他们的种种无底线行为背后, “一夜成名”的渴求、 “流量可变现”的思维昭然若揭。
打开这些网站、手机应用软件等,新颖、奇异、刺激,甚至乖张出位的符号层出不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张涛甫将这一现象视作“泛娱乐化内容呈现出了结构性供给过剩”。在他看来,受众固然存在娱乐需求,“但当市场在资本逐利的驱动下一味放低身段、迎合娱乐消费,这种下行路线拉低了内容生产的审美标准。”长此以往,越来越多历史被戏说、崇高被解构、英雄被调侃、经典被歪曲,应该引起高度警惕的是,当“一切皆可娱乐”泛滥之际,这些无营养却能引人一乐的“段子”还有可能漫山遍野。上海政法学院教授章友德同样看到了 “泛娱乐化”的危害:“一旦受众习惯于成为 ‘愉悦感’的奴隶,不再积极主动地思考、奋斗、寻求解决现实难题的方案,他们短期内也许轻松愉悦,但长期来看,思考力、行动力都会被娱乐化消解。”
当专家们不约而同地发出呼吁, “泛娱乐化”的警钟已然敲响:若娱乐无边际无底线,那么短暂的 “愉悦”丝毫没有意义,它所引发的 “流量狂欢”终将被长久的空虚、无聊而取代。
八亿网民时代到来,“泛娱乐化”的危害应该引起高度警觉
何为 “泛娱乐化”?章友德这样定义:“简单说,就是去神圣化、去崇高化,把娱乐价值推至一切领域,把能否取乐作为衡量内容产品价值的至上法则。”他指出,“泛娱乐化”的表征几乎能在内容市场的各个角落有迹可循。
电视荧屏上,大量娱乐性综艺节目霸占卫视资源;互联网各个平台,各种 “推荐” “精选”频道为偏重娱乐化的内容积极导流;社交网络中,自媒体、公众号更掌握了一套娴熟的娱乐化语言,专门胳肢大众的痒痒,解构一切义正辞严;就连在日常生活里, “段子手” “恶搞”也呈增长趋势。
从受众心理分析,图消遣、求轻松、避思考,这是 “压力生存”下的一种诉求。但颠覆一切的娱乐主义,固然能松弛受众的面部神经,而一些低俗庸俗媚俗的内容,也会随着 “泛娱乐化”形成不可小觑的负面影响,对公众心理形成伤害。
第42次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已突破八亿,其中21.8%的上网者年龄在20岁以下,不足10岁的网民约有2900万人。“‘泛娱乐化’最大的危害,是会冲击青年人的内心价值。”章友德说,“佛系心态”“转发这条锦鲤”等符号被年轻人热转的同时,难道不是某种“天上掉馅饼”的投机疏懒心理在隐隐作祟?
张涛甫指出,八亿网民时代到来,“泛娱乐化”的危害无人能幸免。“一方面,资本通过技术手段,把娱乐包裹下的无营养信息推送到受众面前,造成廉价的泡沫浮在注意力前线,严肃高雅的内容虽存在却无法抵达。这伤害了有内容、深学养的创作者。另一方面,快餐式产品不断被‘证明’受欢迎,供给者在利益驱动下更不愿潜心创作有价值的内容,于是劣币驱逐良币,受众也只能继续被廉价的‘小时代’蒙蔽,继续沉溺在不思考而不自知的愉悦感中。”
扭转的阀门掌握在供给端,内容生产者不应在流量经济里随波逐流
事实上,娱乐从来都存在于人们的正常心理需求中,“工作太忙,我想乐一乐”的心态也无可厚非。如今的娱乐倾向为何会受到专家们如此严苛的审视?恐怕,资本助推下的供给过剩乃至泛滥造成底线崩塌是极大缘由。
“若我们回忆互联网的上半场,内容生产还掌握在主流媒体与少数精英手中。”张涛甫认为,网络的迅猛发展在短短几年里打破了生产者主导的传播格局。如今,内容创作者不再稀缺,人人皆可成“媒体”。当微博、微信、短视频热点层出不穷,内容的繁殖规模和速度远超受众消费能力,注意力反而成了稀缺资源。于是资本入场,参与争夺眼球。“资本的核心就是趋利,一边自降格调来为受众提供骚动式的满足,另一边坐享 ‘流量越大利润越高’的经济效益。”
比如某位超模就为“流量经济”提供了最新案例。网友们惊奇发现,去年那位在秀场上“一摔出丑”的超模,不仅没被排除在新一季的秀场外,还获得了“免试入选”资格。原因无他,这名超模输了一场秀,却赢得了网络关注战。在营销手的运作下,她的摔倒、道歉、被声援、复出参加综艺,几乎形成了一条“注意力链条”,仅那“一跤”就为她带去了 40多万微博粉丝的增量,俨然流量经济的赢家。
要扭转“泛娱乐化”的倾向,专家都指向了供给端——阀门掌握在供给端。内容创作者应当自省、自控,不在眼球思维、流量经济里随波逐流;平台管理方更应担负起社会责任,从源头上整肃生态,不让消费、技术、快感、世俗等“围剿”严肃与高雅,不放任粗鄙“跑赢”了精致。
上一篇: 向日常“放水”说不,这22名学生零分不冤
下一篇: 虚拟网络也要有真实边界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