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光祖       来源于:中国文学网

当代的一些艺术创作日渐远离观众,尤其书画界更是乱象丛生、良莠不齐。细看很多所谓名家的作品,除了他们自己宣扬的市场走红之外,看不出有什么价值。与这些艺术家来往,基本上无话可说,因为他们除了写字画画,对读书不太热衷,没有书卷气。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

但这些不太爱读书的书画家,却特别喜欢谈论书画,有时翻上几页,不禁佩服他们的胆量。连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的基本概念都不清楚,就敢信口开河。比如,某名家谈中国书法的真善美,洋洋洒洒几千字,从尧舜禹开始。其实,稍微懂行的人都知道,中国古人是不谈真善美三结合的。

有些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尚可一看,但所写的文章就无法卒读了,套话、废话、空话,而且语句错误太多,有时候还故意追求高雅,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坦率地说,确如缠了小脚,半途又放开,却永远不是天足,而是残足了。并且还特别喜欢“中西打通”,一会儿“意境”,一会儿“后现代”,结果一团乱麻,什么都没有谈清楚。本来自己就不清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如今的中青年艺术家,其学养、眼界、胸怀,大都已经无法跟老一辈相比了。

正因为学养不够深厚,所以他们创作的艺术作品都比较单薄,或者说浅薄。如今的不少艺术家喜欢刷存在感,总喜欢给自己贴标签。没有基本的传统文化修养,也就没有一双慧眼,根本看不懂古人的书画。

林散之先生说过:“做功夫的人都有心得,人问何绍基学书几十年有何心得,他说没有什么心得,只是写字比他人黑了一些。所谓黑,就是气厚。”我喜欢这样的文字。看起来似乎很家常,但老僧只说家常话,没有一定的修为,没有一定的艺术功底,是说不出来的。

一个书法家,他的谈艺录,一般来说,应该是代表他艺术境界的文字。可是当代的不少谈艺录,真的让人大为失望。个别确有体悟的艺术家,却因为不读书,文字功夫不过关,怎么也说不清楚。有的书画家是有体悟的,可惜无法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满纸的陈词滥调,完全淹没了那一点“体悟”。

文章,如同书法,最讲究的是节奏、韵律。上段与下段,上句与下句,那个长短高低,不是乱安排的。当代书法家大都很自信,但真正的艺术家不是以金钱来衡量水平的。看很多书画家作品上的题跋或落款,都让人气短。何绍基说:“作文必须胸有机轴,气味始能深厚。然亦须读书,看书时须从性情上体会,从古今事理上打量。与书理有贯通处,则气味在胸,握笔时方能流露。”这话说得真是好,需要悉心体会。何绍基能有那么高的书法成就,也是自然而然的。

有些艺术家已经不会用“汉语”说话了。他们的“汉语”成了没有根的语言,更多时候甚至是胡言乱语。在中国,一个连汉语都不过关的艺术家,不管你从事的是哪门艺术,肯定是有问题的。有时候,我开玩笑说,看一个画家的题跋,就可以知道他的绘画水平。

陈传席把“才能”“才华”区别开来,他认为:“画人的才能偏于技,习练而可得。才华偏于艺,非仅技也,读书、思考、历练,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人的情操、胸怀、意识、境界经过各种知识的滋润、锻炼,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所谓修养,修之养之,共除庸俗,进入高雅,境界则不同一般,‘能’方可升为‘华’。”这个道理,是很深刻的。

当年,唐寅拜周臣为师,最后唐寅的画,就艺术性而言超过了周臣。有人问周臣何故?周臣坦言“但少唐生三千卷书”。可见,读书,读好书,读经典书,对一位文艺家的重要性。




上一篇活出自己的诗意人生

下一篇新时代文艺水准的一道“屏障”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