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匡生元       来源于:中国文学网

一家作家办的书店——想书坊日前在山东济南正式开业。(见2017年7月17日《北京青年报》)

在实体书店日益式微的当今,写书的作家开书店是挺有勇气的。不过,勇气归勇气。书店能否办得红火,能否办得下去,那得在经营上有一套。

书店发起人说,他们的书店最不缺的就是会写书的人。在108位股东作家中有5位销量过百万的作家。但是,会写书与会卖书是两码事。写书是纯个人的事,在书房,在创作室,或一支笔一本稿纸,或一台电脑,就可以搞定。而卖书就不是纯个人的事了。卖书是做生意,仅凭个人的主观意志是不成的。办书店要懂得卖书的经营之道。进什么书,进多少,如何形成特色,如何营销,如何避开网络售书的冲击等等,这是有很深的门道的。因此,会写书的人并不一定会卖书。尽管书店邀请了一支拥有5年运营经验的管理团队来为书店保驾护航,但是生意终归得自己做,当甩手掌柜是做不好生意的。管理团队只是智囊,板终归要老板拍。

想书坊有一个很特色的计划,就是“作家书店”不只是“书店里有作家”,而是“作家用写作赋予书店更丰富的内容与生命力”。也就是书坊企图依托作家们的号召力,策划、出版、发行自己的原创图书,共同开发适合济南读者或者山东读者的本土性文化内容,包括图书和影音产品。书店卖书也出书,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三联书店就是既出书也卖书,而且卖书出书都做得不错。但是三联书店有雄厚的图书编辑出版力量,有丰富的图书营销经验。想书坊有吗?不错,据悉它配备有专门的图书编纂团队。但仅仅有编纂团队,出版、发行呢?作家,哪怕是能赚百万的作家,也不会通吃策划、出版和发行。隔行如隔山啊。再就是影响力。如今别说在济南,就是在全国,也没有什么作家能够影响策划、出版和发行的号召力。

做生意,有一个非常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消费群体的定位。如果定位不准,那么生意是很难做下去的,别说做好了。而这家消费群体的定位就颇有问题。据报道,这家书店消费群体定位在80后、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人身上,尤其关注年轻女性。说句实在话,据我的观察,这类消费群体的阅读产品以非纸质读物为主,大都是网上阅读、手机阅读等,即便是纸质阅读,读物也多在网上购买。他们是网上一族。至于年轻女性,呵呵,在纸质阅读上,借用孔乙己的那句名言“多乎哉不多也”。

作家办书店,可以。但是不能把它作为办书店的一个“噱头”。否则,作家书店不会因为作家这名头就能把书店办得有声有色的。既然是作家书店,就得充分发挥作家特有的人文气息和人文情怀,想法设法把书店办得富有作家特色的书店来。好比农民办农家饭庄体现出农家的特色一样。




上一篇“共享图书”,怎样让大众真正“共享”

下一篇机器人写诗,意义并不在诗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