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新科 来源于:中国文学网
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再到文化自强,这三个阶段代表着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完整过程,文化自觉应是这一过程的基础。而艺术作为文化的精华,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集中展现。如何才能让中国传统艺术在促进中国文化自觉、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对中国艺术工作者来说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可以从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思想中获得对艺术工作的启发,以文化自觉促进艺术的深层自觉,让中国的艺术工作能够与时代呼应、与社会接轨,从而助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
文化自觉的前提是开放。如果一种文化保持自我封闭的状态,就无所谓与他文化的关系了,封闭的文化状态往往会因为失去与他文化的交流而没有生气最终逐渐走向衰弱。这对艺术工作的启发就是,艺术也不能完全与社会、与生活、与时代隔离开来,即不能走向极端的“艺术本位”的范式或者说单一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价值诉求。《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繁荣艺术生产创作要“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这体现了将艺术与时代、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的文化精神。“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时代和生活必将为繁荣中国艺术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和动力,而艺术的繁荣也将推动和提高时代与生活的审美层次和追求。
文化自觉的基础是认识自我文化、他文化及二者关系。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其次是理解所接触的文化。”文化自觉不是自卑,不是自大,也不是盲目追求绝对平等,而是理性地看待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关注中国传统艺术,比如近日发布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中指出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建立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这就是要求我们对自己的传统工艺有一个摸清家底的自知之明;另一方面还要理性地理解外国艺术,既不能盲目排外,认为只有中国的艺术才是最有价值的,也不能崇洋媚外,认为外国的艺术才代表先进、科学;同时,还要用科学对比的眼光和方法发现中外艺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文化自觉的途径是“古今中外、择优劣汰”。费孝通先生指出,认识自己的文化,要根据其对新环境的适应力决定取舍;而理解所接触的文化,就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以吸收。在艺术工作中,对于古今中外的艺术我们都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认识其特征、价值与局限,从而发扬其优点,改善其弊端,使传统艺术既能保持住其精神内核,又可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规划》指出“促进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现代设计走进传统工艺”,这是对传统艺术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关系做出的正确引导。
文化自觉的目的是“为我所用,共同发展”。费孝通先生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来总结他对未来文化发展的愿景。“各美其美”就是说要自我认同,要保持中国文化的个性。“美人之美”是指要与外国文化进行交流对话。“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则是一种世界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盛况。在艺术工作中,我们应着重关注中国艺术的民族性和特殊性,因为这是中国艺术之为中国艺术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文化独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文化部大力推进中国传统工艺振兴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正包含着对中国优秀传统艺术价值的肯定,是以文化自觉推动艺术自觉的生动体现。同时,还要认识到艺术作为人类的共同财富,也蕴含着某种世界性与一般性,这就需要我们加强与外国艺术的交流与互动,促进共同繁荣和发展。
文化自觉为艺术自觉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而艺术自觉则是文化自觉的深刻表现和重要载体。以文化自觉促进艺术的深层自觉,不仅有利于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艺术,更是中国对人类文化多元性、艺术宝库丰富性做出的一份努力和贡献。
上一篇: 以文化自信彰显制度自信
下一篇: 人生第一考,逐梦正其时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