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网
华夏历来被称为“礼仪之邦”,根据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仪的这个「礼」字的起源意思是实践约定的事情,用来给神灵看,以求得赐福。
现在说到过年,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红包、压岁钱、以及漫天的烟火。作为礼仪之邦的华夏先民,在过年时最看重的则是祭祀,上至天子下至平民,都会在新年的一天祭祀和祭祖。每到祭祀一定会用到跪拜礼,早在《周礼》中就已经作了明确的规定。《周礼》把拜分为了九种:即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
现在能看到最早的出土实物就是东汉年间的匍匐跪拜甬,在魏晋敦煌壁画中,能看到大量敬神礼佛的形象,在后续各朝代绘画中也常常看到各种不同的礼节,这才是礼仪之邦应有的模样。
作为汉服同袍,男生和女生见到不同的人该如何行礼呢?
拜礼:首先华夏先民的坐就是我们现在的跪。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往往伸直上半身,即“引身而起”,然后俯身向下,这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跪拜礼。
《周礼》中一般认为,稽首、顿首、空首、肃拜为正拜。
空首的意思就是,头没有叩到地面上,而是手悬在半空中,也叫拜首。
这里要注意,中国礼仪分男左女友,即男生左手覆盖于右手上,女生则是右手覆盖于左手上面,切不可搞反了,否则就变成了凶拜,凶拜也作为丧礼中的拜礼。
顿首即叩首,九拜之一,现在指磕头,“顿”是稍停的意思。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
稽首(qǐshǒu)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或拜天地神佛使用。由空首做起,头向下缓缓到地。稽是“停留,拖延”的意思,稽首的意思就是头触碰在地上且停留一会儿。
肃拜,是为九拜中最轻的礼节,跪拜时身体直立,双手抬至额迹再向下伸不碰到地(这大约在胸腹部,双手为拱形,右手在外左手在内,移动双臂同时屈膝),然后双手仍维持拱手形,“举头下手”将头碰向手上,是为肃拜。
《周礼》中除了跪拜礼之外,对揖礼(Yī Lǐ)也有明确记载,根据双方的地位和关系,分为土揖、时揖和天揖。
土揖,行礼时拱手前伸而稍向下,身体前倾,头向下,眼睛看向鞋尖。现代可用于长辈对晚辈或者上级对下级还礼的时候使用。
时揖,双手向前平推行礼。现代可用于会见平辈或者亲朋好友时使用。
天揖,是拱手向前,略微上举。现代可用于观礼、婚礼、丧礼、祭礼等重大场合中,向父母长辈等行天揖礼。
还有一种叫长揖,拱手高举至额前,自上而下行礼。上古时开始流行,不分长幼尊卑都可用。但多数用于平辈之间。《童子礼》中记载,在见到尊贵的人,拱手要举到眼睛以上,下要过膝;见到长辈,拱手到与嘴平行,下要过膝;见到平辈,手举到心口就可以了,下不用过膝。
作为女子该如何行礼呢?
敛衽礼,作为女子专用礼节,即行礼时收收衣袖,表示恭敬。
敛衽礼的做法是:左脚向后退小半步,膝盖微蹲。同时将右手掌心压在左手外,两手掌心向内,指尖向下方或者微握,放置在右腰位置。上半身同时微微前倾,头向下做点头状。动作要庄重淑雅,不宜速度过快。头、身、手、腿、脚的动作要协调。动作似乎在整理衣衽,所以称为敛衽礼。适用场合一般就是见人时行的礼节,大多是人少时行的,相对于揖礼来说,显得轻松一点,而且很显女子风情。
万福礼,出现在宋代,即右手放在左手上两手握拳,位于腹部正中央。右脚向后撤一小步,两膝微曲,颔首低眉,微微伏身,而起。
除了以上几种礼仪之外,华夏的礼仪远不止于此。汉服复兴只是起点,华夏复兴才是目的。希望汉服同袍在汉服复兴的同时能够重拾起华夏礼仪,不愧对“礼仪之邦”的美名。
内容整理自网络。立足于汉服文化,旨在分享传播汉服文化,致力于让汉服融入日常生活。重现“衣冠上国”之文明,衣冠先行,任重道远。需要每一位“华夏”同袍的努力。了解汉服、分享汉服、传播汉服
下一篇: 汉文化中的三书六礼,明媒正娶指的是什么?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