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娅丽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摘要]本文从艺术特征、戏剧情态及模式等方面对“格萨尔藏戏”做了描述,探讨了“格萨尔藏戏”在青海果洛地区各寺院表演中仍然保留着说唱艺术输入戏曲时的初始形态。中国戏曲与说唱艺术有着血缘关系,但成熟后的戏曲艺术完全是戏剧化了的代言体,因此,“格萨尔藏戏”为戏曲艺术如何从说唱艺术脱变为代言体艺术提供了一种借鉴和参考的模本。
[关键词] 格萨尔;马背藏戏;戏剧形态
[中图分类号] K8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14(2007)02-0028-05
《格萨尔王传》是一部在藏族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且规模结构宏伟的英雄史诗。它不但流行于藏族地区,而且流传在国内的蒙古族、土族地区以及蒙古人民共和国、前苏联的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等地区。它是我国享誉世界的一部英雄史诗。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便是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诞生的地方。早在两百年前就有国外学者来到这里,搜去《格萨尔故事》、《格萨尔王传》、《霍岭大战》的藏文手抄本和记录民间说唱艺人的《格萨尔》说唱,并译成法文、英文出版。果洛草原深深浸润在英雄格萨尔的神话与传说之中,这里的人们深信自己的这片故土是岭国遗址、格萨尔的家乡。在这片山峦逶迤、河流纵横、水草丰美的土地上,每一座山都有格萨尔的传说,每一顶帐篷都在传唱《格萨尔王传》不朽的诗篇,每一座寺院都在跳格萨尔神舞与藏戏。每当寺院举行法会活动时,活佛就端坐在寺前广场一侧廊檐下的法座上,主持本寺格萨尔神舞和藏戏的表演。
“格萨尔藏戏”的艺术特征
藏戏是一种古老的民族剧种。青海藏戏主要流传在黄南、果洛、海南和海北等藏族地区,而果洛藏戏与青海其他地区的藏戏截然不同。果洛藏戏主要以演格萨尔史诗故事为主,亦称为果洛“格萨尔藏戏”。它源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左钦寺(也称大圆满寺),其寺历史悠久,尤以表演“格萨尔藏戏”闻名。与德格县相近的塞达县受其影响,也表演“格萨尔藏戏”,而果洛与其相邻,果洛“格萨尔藏戏”便由此传入。果洛“格萨尔藏戏”的演出风俗与格萨尔说唱艺术一样,在青海果洛源远流长。只是“格萨尔藏戏”曾停演二十余年,在1980年前后,青海果洛才恢复和重建了格萨尔藏戏团23家,均以演《格萨尔王传》故事为主,风格独特。其中果洛州班玛县知钦寺、久治县阿索寺、德合龙寺格萨尔藏戏团,甘德县龙什加寺、龙恩寺、达日县查郎寺格萨尔马背藏戏团等藏戏的演出最具特色。各寺的“格萨尔藏戏”表演,经过无数代艺人的不断丰富探索与发展,形成了自身显著的特点,既继承了“格萨尔神舞”(羌姆乐舞)的形式,又保留了说唱文学的艺术形态。对此,笔者从果洛藏戏的舞蹈、唱腔、面具、服饰等戏剧美学方面作了较为详尽的考察,现将演出特点记述于后:
1.演出时间。春节期间,主要是从初三开始至初七结束,共演出五天。
2.演出地点。藏戏适于广场演出,一般是在寺内场地演出。有些寺院由于处在深山峡谷之中,很难找到一块平整的开阔地面,演出地点经常选在辽阔的大草原上。尤其是马背藏戏,需要赛马和在马背上完成唱、念、做、打的表演,因此以平坦开阔的草地作为演出舞台。
3.观众。最初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演出由于带有较强的自娱性,观众主要是寺内僧人。后来,藏戏影响逐步扩大,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附近群众纷纷前来寺内观看,同时,寺院藏戏也走出寺院,参加果洛州艺术节或对外交流。
4.演员。果洛“格萨尔藏戏”的演员全部由寺内僧人担任,俗人一概不得参与。在演员的选择上,注重人的天赋,选择一些聪明伶俐、好学上进、长相端庄的僧人,有些女角色则选择扮相漂亮的僧人装扮。
5.剧目。“格萨尔藏戏”剧目主要有:《赛马称王》、《天岭卜筮》、《英雄诞生》、《十三轶事》、《霍岭大战》等。这些剧目都是由果洛各寺院的活佛依据《格萨尔王传》和《格萨尔故事》节选改编,并由他们兼导演。
6.服饰。角色服饰为两种,一种为藏族生活装,另一种与汉族戏曲服装相似,也称藏族古装。藏族生活装,即普通的藏服。藏族古装,男角服饰据说是依照《格萨尔王传》的壁画或格萨尔故事制作的服饰,既与羌姆服饰相似,又有汉族戏曲服装“蟒袍”、“靠”的特点,即身穿绣有各色图案的宽袖彩袍,着荷花状绣有五色彩线的披肩,背插五色三角形彩旗(靠旗),腰系绘有动物头像(一般为狮头或虎头)或威猛的愤怒明王面容的腰带,腰带边缘绘有头颅与火焰。女装亦酷似汉族戏曲服饰,穿裙子,戴龙凤冠,因男扮女妆,故须戴头套(图1)。
各角色服饰均由寺内僧人自己制作,其造型的参照物不外有三:一是从西藏传来的模式;二是唐卡、壁画、佛像上的式样;三是汉族戏曲服饰。他们将诸素材糅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造型。用料有布、织锦、皮革等,饰以珍珠、玛瑙、宝石、羽毛,既结实大方,又玲珑华贵。
7.化妆。果洛“格萨尔藏戏”的化妆很有特色。演员不戴面具,一律根据角色的需要在面部用色彩勾画,酷似京剧脸谱。例如“咒师”这一角色,在戏中为占卜算卦的巫师,一般头戴黑穗“咒师帽”(与羌姆咒师帽相同),黑穗将脸部遮住,或画成黑面黑发黑须脸谱。
8.道具布景。果洛“格萨尔藏戏”中使用的道具比较少,主要有哈达、马鞭、刀、弓箭等,有时在演出场地放置一长凳,为君王大臣之宝座。演出一般选依山傍林之地,以山峦、草原为背景,真实地再现格萨尔驱除邪魔、解救黎民百姓之痛苦及赛马称王的剧情,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也有些寺院,除了寻找一块宽阔的草地之外,还置一面长方形的幕布,上面绘有格萨尔英雄像,或画有山峦、草原、帐篷、牛羊等,铺摊在草地上作为广场舞台布景。
9.唱腔。果洛“格萨尔藏戏”在演唱时,用鼓、竹笛、唢呐、三弦琴、手风琴等伴奏,以说唱为主,一边说唱一边表演。演唱风格独特,唱腔浑圆低沉,苍凉悠扬。大体上分为格萨尔调、诵经调、道歌调和民歌调。格萨尔调与道歌调,浑厚而低沉,为王臣演唱的曲调;民歌曲调一般为妃、仙女演唱,其唱腔悠扬、婉转,具有浓郁的藏族民间小调的韵味。
10.道白。果洛“格萨尔藏戏”是叙事史诗形态,通篇都是唱词,没有一句道白(有些格萨尔剧目有少量对白)。在表演中,上场演员一律不唱,唯有一人在演出前说唱整个剧情和完成所有角色的唱腔、独白、对话,从开场白到剧情发展的全过程,直至结束,属于说唱表演。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上一篇: 广西柳城:山歌年年唱春光
下一篇: [郭于华]保持传统 更新品格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