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婧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二、贵州白裤瑶传统服饰文化解读
 
(一)历史记忆的载体
在悠悠的历史长路上,白裤瑶人始终铭记着他们是谁,从何而来,这是人类了解自身归属的需要,也是崇拜祖先,缅怀先人的体现。千百年过去了,经历了大浪淘沙之后,没有文字的白裤瑶将冗长的历史浓缩成图案,由心灵手巧的白裤瑶妇女绘制在服饰上。在服饰的众多组成部分中,起到历史记忆载体作用的主要是服饰图案。白裤瑶服饰使图案不仅仅追求视觉美的感受,同时也是最简单的文字,蕴含着本民族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白裤瑶服饰图案都是代代相传,有一定的固定模式。其造型基本来源于她们的生活,大自然中的花、鸟、鱼等都是她们喜爱的刺绣内容。在众多内容中,尤为重要,往往花费大量的心血绘制并且不容更改的就是“两片瑶”背部的盘王印刺绣图案和男士裤装的十条绣线。《中国白裤瑶》中记录“相传在很久以前,壮族莫氏土司用计骗走了瑶王印,并攻进瑶区,迎战中受伤的瑶王战败退走,爬山时手撑膝盖,在裤腿上留下十条血指印,临终前,他还在衣襟上画了瑶王印的图案。于是瑶族后人为纪念瑶王,便在裤子的膝盖处绣上十条红杠,在衣背上绣上瑶王印图案”。[1]瑶族是个苦难的民族,在解放以前一直受压迫和驱赶。瑶族人为了铭记祖先所受到的屈辱,铭记那片祖先原本居住的土地,铭记瑶族人的族源,便将瑶王印以及血指印图案缝制在了服饰上,代代相传。
(二)贵州白裤瑶服饰的文化功能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功能。苏联学术界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观点将文化划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这种二元结构说,也被中国现今学术界所普遍接受。众多学者对于服饰进行了归纳和分类,认为其属于物质文化的范畴。由于白裤瑶社会发展较为缓慢,长期处于农耕文化的背景下,白裤瑶的服饰已经发展成为了一套文化体制,包括特定的款式、图案、颜色、艺术特征、制作方式、传承方式甚至是整个民族对它的认同等等。这样的特殊性赋予了服饰更深层的意义,除了它本身作为物质文化所具有的满足人类生理需要的功能之外,在某种程度上它已经具有了某些精神文化的功能,例如娱乐、艺术、教育等。这样的复杂性再加上马林诺夫斯基认为的对于文化必须先有功能的分析才能更深入地进化和传播的观点,对白裤瑶服饰文化功能进行思考是基础的、必要的。
1.遮羞御寒
服饰的起源问题,是众多专家学者力求解释的问题,“多数民族学专家认为,服饰起源的根本原因是为了保护身体、防御寒冷”。“也有人认为,服饰起源于人类的羞耻感。”[2]虽然对于服饰起源具体的解释尚不确定,唯一确定的是服饰起源于实用。马林诺夫斯基认为人类有七种基本生物性需要必须满足,才能生存下去。而服饰就是其中追求身体的安全、舒适、健康的基本需求而衍生出来的。人类服饰起到了遮羞御寒的作用,追根究底就是追求身体的温暖、舒适,保证人类能免受自然界气温变化的影响。白裤瑶居住在年平均气温18℃,年降雨量为1300毫米的温热潮湿地区。其夏季的服饰较为单薄,仅由一层麻布制作而成,注重舒适和凉爽。冬季的服饰则较为厚实,用两至三层麻布制作,或将棉花缝制在夹层,并且佩戴绑腿,注重保暖效果。白裤瑶服饰款式会根据人体对于不同气候、气温的不同感受做出相应的调整。
2.娱乐需求
白裤瑶服饰的娱乐功能并不体现在服饰本身,而是附加在服饰的制作过程之中。在解放前生产方式较为落后,一直处于农耕经济状态。由于生产力、生产工具的限制,农业耕作效率较低,农忙时间已经占用了一年中绝大部分的时间。高强度的劳动,乏味重复的工作,迫切的需要在闲暇之余得到身心的放松和娱乐。白裤瑶身居崇山峻岭之中,鲜少与外界联系,长期处于封闭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单一,开展娱乐活动的条件有限。瑶族男人的三宝——鸟、鸟笼、酒壶,就是他们主要的娱乐。而瑶族女人的娱乐活动就是制作服饰,她们三五成群一边制作一边聊天,讲到愉悦之处轰然大笑。他们互相传授刺绣针法、互相竞技,每种技法的运用都是一种游戏规则。娱乐活动在人类的生活和社会中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带来了繁重的劳动和思想压力,人们需要寻找到具有趣味性的活动来缓解,这时相应的娱乐文化就会出现,以调节人们的心理压力,减少负担,以便于人们能心身舒适地再次投入到工作中。“在比较原始的社会里,娱乐活动经常像真正工作那样单调和卖力,但二者终究是不同的。往往很长的时间消磨在练习某种精细的技术或实习某种舞蹈,或完成某种装潢的艺术作品等上面。”[3]一套白裤瑶服饰制作的时间很长,一般为一年左右。白裤瑶妇女农忙之外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制作。一针一线,全是自己的手工作品。这样的制作耗时耗力,并不比下田干活轻松。当一年的光景过去,成衣制作完毕,姐妹之间,妯娌之间,拿出自己的作品互相比较,谁的服饰更为精细,谁的刺绣运用了新的针法,此刻这种娱乐中的成就感、满足感油然而生。这种不同于劳作的野心使人们满怀期待地投入下一次的服饰制作过程,尽管家中已经备有全新的整套服饰,但是基本上每年白裤瑶的妇女都会重新制作服饰。
3.艺术功能
根据二元结构说,艺术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它是一种社会的意识形态,反映了人们的思想、情感、追求,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通常把艺术分为造型艺术和表演艺术两大类。白裤瑶服饰有刺绣、蜡染、织锦,运用了大量的装饰、美化手段,具有固定的创作方式,它本身就是一种造型艺术。“白裤瑶服饰从产生发展到现代,在人们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心理驱动下,愈加工艺精美、款式多样、风韵独特,实际上成为了一件件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作品。”[4]它颜色所选色相较少,整体色调较为简洁,不容易产生视觉疲劳,也不容易过时,而纯度和饱和度的变化则使得色调在细节上富于变化,精彩出众。图案造型抽象,基本以直线为主,曲线较少。图案分布基本以对称式为主,布局饱满。这样协调而富于变化的搭配给人视觉冲击感受到“美”的意趣,满足了人们对于审美的追求。除了满足审美意识的功能之外,艺术在社会组织方面也起到了明显的作用。这种作用在白裤瑶服饰艺术造型中同样有所体现。“任何艺术形式都是特定社会所特有的,它有助于增强那个社会的凝聚力和团结。”[5]在白裤瑶日常生活和礼仪祭祀中,瑶族人必须穿着本民族的服饰,从服饰的造型中找到归属感。哪种图案具有“美”的视觉感受,哪种造型更能给人以愉悦等共同的民族审美观,既是集体的审美意识,也是民族审美经验的沟通,可以把一个族群在强烈情感之下聚集起来。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民族学刊》编辑部
【本文责编:王娜】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冯光钰]保护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之我见

下一篇[高荷红]满族说部历史上的传承圈研究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