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 妍       来源于:中国文学网

首次24小时“不熄灯”,让观众领略“博物馆奇妙夜”;临时扩大行李寄存处,为外地观众提供方便;与上海大剧院联动,推出观展专场活动……国际博物馆日之际,上海博物馆举办的艺术嘉年华活动,吸引了许多观众前往看展。这是“博物馆热”的一个生动缩影,也是博物馆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一个具体案例。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一器一物浓缩文化,方寸之间解码文明。作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博物馆不仅是历史文化记忆的宝库,也是人们借以认识过去、把握今天、探索未来的场所。展现灿烂文明的历史博物馆、讲述红色故事的革命纪念馆、展示特色文化的民俗博物馆……近年来,我国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多样的文化选择,为美好生活提供着丰厚文化给养。

从线下展览到网上展厅,从文物“微课堂”到文创产品,如今,博物馆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逛博物馆越来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人们或是与三两好友在馆中游览,或是在“云端博物馆”漫游,或是参与研学活动、学习相关知识。文博事业的发展,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博物馆热”的持续,又推动博物馆“解锁”更多创新的可能性。从这个角度看,博物馆与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良性互动,将为美好生活注入新的动能。随着博物馆深度融入公众生活,博物馆也承载着更多期待。

激发博物馆的活力,需要用“一方水土”滋养“一方空间”。浙江杭州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在遗址上打造沉浸式体验,以原貌、原尺度立体标识展示,让宋韵走进寻常百姓家;山东青州博物馆邀请剪纸、泥塑等非遗传承人,根据馆藏文物和青州文化中的典型元素进行创作,并邀请观众参与互动;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结合地方独特环境资源,打造延伸至40米深长江水下的“时空隧道”,独特场景让人流连忘返……各地博物馆聚焦特点、做强特色,使博物馆成为不同年龄观众的“打卡地”。这启示我们,依托独特资源形成新优势、开辟新路径,就能靠“别具一格”汇聚起更多人气。

文物“活起来”,博物馆才能“火起来”。文物活化利用,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比如,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探索“无围墙”博物馆,将展览延伸到大街小巷、学校课堂、大山深处,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文物的魅力。又如,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大量高精度数据为基础,依托虚拟现实技术、视频切片技术、H5技术打造虚拟展览,将韩休墓考古现场完整呈现。从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到开发文创产品,再到运用全息投影、虚拟现实等技术提升展览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坚持守正创新,拉近观众与博物馆的距离,才能让博物馆焕发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期待各地博物馆继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更多人与优质文化资源相遇。




上一篇科技让博物馆有一颗现代的心

下一篇舞台属于自重者掌声送给好名声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