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康震       来源于:中国文学网

前几天网络上围绕“风月同天”和“加油”的一些文章引发了讨论,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不太积极的影响。有很多人是在网上蹭热度。

我觉得要从两方面来看这个问题。第一个方面是关于日本友人所赠物资上的诗句。首先有一个事实,这些诗句其实并不完全是日本友人写的,有的是日本的华人学生和志愿者想出来的。比如源自唐代王昌龄《送柴侍御》的诗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是由在日本舞鹤市进行国际交流工作的国际交流员曲振波提出来的。而富山县物资箱上的原创诗,是富山县经贸联络官孙肖和两位同样爱好文学的朋友共同敲定的。

其次,网上还有一个现象,就是这几首诗出来之后,大家都去解读它们,特别是还请了一些专家去解读。这就说明这些诗句在老百姓当中还不是那么耳熟能详,还需要做一点点解读。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既然对于中国人都需要专家解读的诗,对于广大的日本朋友来讲,恐怕更没有那么普及。所以不能得出一个结论说,我们现在的国民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就不如日本,这根本就没关系。

退一步讲,如果这些诗句确实是日本朋友写上去的,那么日本的朋友为什么要用中国古典诗句来表达中日两国之间的这种友情?这恰恰非常容易理解。日本现在也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如果我们要对日本朋友表达友情的话,想必也会选择日本某位著名诗人,或者在日本广为流传的表达友情的一句诗,贴在我们的物资上寄过去。换言之,两国人民在交往的时候,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往往会更喜欢引用对方国度的著名谚语、警句,或者流传已久的诗句来表达我们的友谊,所以说,由此逻辑不能引出我们国家传统文化教育和文化素养就低的结论。

第二个方面是关于对两种表达的讨论。有的人发表文章说,“风月同天”比“加油”要强,显得好像“加油”,还有一些农村标语就比较俗,而“风月同天”这些古诗就比较雅。我想,抗击疫情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而是全中国14亿人的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说,这是一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它涉及到了千家万户。我们来自56个民族,30多个省份,来自不同的方言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到底需要运用什么样的语言来组织我们的民众,鼓舞我们的民众,这就是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可以用一些比较含蓄、优美、富有意境的流传千百年的名篇佳句,但是我们也并不排斥大规模地运用那些更加简明、有力、直接、切近于广大民众的那种语言。在目前的情况下,这种语言是更为方便实用的,你说出一句话来,大家立刻就能听懂。比方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等等。这些诗句有些媒体已经在用了,不过如果借用古人的一句诗,也许这首诗是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背景的,借用过来之后,可能跟现在的背景不一定完全吻合。但是我们使用自己创造的口号,“武汉加油”“武汉我等你”等等,这些简单的、直接的口号,却能让来自各民族、各地域、不同文化水平的人都能听懂。包括毛主席的《送瘟神》“借问瘟神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表达了战胜瘟神的决心,这首诗本来就是全国人民希望战胜血吸虫病的精神标识,所以用在现在抗击疫情非常恰当。所以,两种表达方式可以并行不悖,无论是中华经典诗文,还是当代简约口号,都能起到给大家加油鼓劲的作用。

(本文为记者经采访后整理)




上一篇为当前舆论融入更多暖色调

下一篇对网络抗疫文艺创作的几点建议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