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尹卫国 来源于:中国文学网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后,各类阅读活动在各地图书馆、书店、公园广场遍地开花。而北京市大兴区也在近日宣布将于今年内建成5家“24小时城市书房” ,满足市民读书需求。去年6月,北京首家“24小时城市书房”在大兴开放,在这家无人值守、提供自动服务的书房,读者可凭大兴区图书馆卡或北京公共图书馆一卡通刷卡进门看书或借阅。据报道,书房每天晚上都是“书迷”盈门。
近年来,“城市书房”在我国许多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所谓“城市书房”就是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读书空间,如昼夜营业的书店、既卖书又提供读书场地的书吧、图书馆驿站等。虽然“城市书房”形式不一,但在方便阅读,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方面有着许多共同点:一是24小时开放,面向所有人群免费借阅书籍;二是自助借还,大都采用信息化、电子化管理,阅读者可凭市民卡或借阅卡随意进入,实现办证、借阅、还书等全自助服务;三是采取家居式装修风格,读者仿佛置身于自家的小书房,轻松自在,无拘无束;四是不配置专职管理人员,安保工作主要靠摄像头监控,如浙江温州“城市书房”采取市民自治管理,安保工作由附近单位的保安兼管,书房内整理书架及保洁工作则由志愿者完成。
许多城市在不断创新全民读书的形式与载体及管理手段,如图书馆推出24小时电子借阅图书的自助服务;再如越来越多的集购书与读书为一体的24小时书店的诞生等,为公众读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使“城市书房”成为很多城市的文化地标。“城市书房”彻夜通明的灯光与华丽的街灯交相辉映,已形成一道独特、鲜明、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从阅读公共服务的提供来看,“城市书房”是有利于全民阅读活动的一种创新,值得借鉴与推广。在阅读行为多元化的今天,随着阅读产业商业化的极大提升,数字阅读、“听书”等新式阅读方式已逐渐与纸质书阅读一起,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致力于成为城市新地标的“城市书房” ,在为读者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的同时,除了着力满足读者的多元阅读需求,还应提供更多读者需要的服务、读书需要的环境氛围,乃至通过传播、普及培育新的阅读观念,让读书之风更加广泛而深入地进入寻常百姓家。
全民阅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庞大的公共文化资源去支撑与保障,如果说公共图书馆是支撑全民阅读的主体骨架,那么分布于城市各个角落的星罗棋布的“城市书房”就是血管神经,向全民阅读不停地输送新鲜“血液”与知识,成为城市文化的耀眼星座与美丽奇葩。这其中自然需要加强配套管理,也需要每个人的维护和参与。或许,短期未必能立竿见影让阅读一下子流行起来,但类似的“城市书房”就在人们生活的周遭,是便利的公益设施,也是装饰的城市风景,相信它们营造的环境氛围能够产生耳濡目染的效果,带动越来越多的人走近图书、走进知识。作为有文化的风景,“城市书房”功在陶冶,在阅读形式多样、技术手段丰富但可能阅读氛围欠缺的当今时代,这一点尤其值得肯定、让人期待。
上一篇: 艺术,做好人民的文化伴侣
下一篇: 经典的“阅读”与“悦读”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