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欧逸舟       来源于:中国文学网

据媒体报道,中国将发送一千张“作者名片”向世界推介中国作家。这项名为“新世纪中国当代作家、作品海外传播数据库”的项目近日在北京启动。主办方之一《小说选刊》的负责人王干介绍,该项目旨在向全球推介100位中国当代优秀作家,将作家简介、代表作品以及展示作家风采的短视频翻译成阿拉伯、英、法、德、俄等10种语言,努力解决中国文学对外传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把最好的作家作品呈现给全世界。首批遴选的100位作家,将充分考虑当代文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包括“30后”作家5位、“40后”“50后”“60后”作家各15位、“70后”“80后”作家各10位以及诗人20位、散文家10位。

随着莫言等作家先后获得国际文学大奖,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当代作家及其译作数量、语种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汉学家、翻译家出于对中国文学的热爱,主动选择中国作家作品翻译推介。然而,与中国当代文学繁荣兴盛的局面相比,与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地位相比,中国当代作家作品的传播力度和影响力仍然远远不够。相关调查显示,在全球最大的22个经济体中,52%的受众认为中餐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元素,47%的受众认为中医药代表中国文化,仅有10%的受众认为中国文学作品代表中国文化。中国当代作家作品的群体不够鲜明,尚未在国际产生广泛影响。此外,翻译家对作家作品的认识与理解有局限、国外代理版权机构良莠不齐等问题,也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面对的难题。

很多伟大的外国作家都接受过中国传统文学的滋养,但对中国当代文学仍是知之甚少;20世纪80年代国内重要的文学思潮也晚于西方几十年。而今,新媒介的快速发展不仅消除了信息滞后,打通了现实生活情境,更打破了传统的国家民族界限,将我们纳入了新的时代秩序和场域中。借鉴、吸纳外部经验的同时,作家们不仅要用世界的眼光看待中国,更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中国当代文学呈现出的文学价值观、审美意识与精神风貌,不仅仅是中国的经验,也是世界经验的一部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眼下,中国当代文学的对外渗透力还稍显薄弱,需要有规划、有规模、有深度、有广度的译介传播,形成良好的氛围,消除上述的双向滞后问题。

“新世纪中国当代作家、作品海外传播数据库”项目采取多家专业机构合作的方式,有利于打破瓶颈,开拓局面,着力推动全球范围内的人文交流,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写作打造更好的平台。这不仅是对十九大精神的响应,对《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更充分体现了文艺界的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在强强联手的同时,该项目更注重策划意识,重点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丰富拓展交流的形式与载体,为推广中国当代文学提供更便捷优质的通道。一个良好的平台不仅能帮助作家推介作品,更能帮助作家建立身份认同与文化自信,保持广阔的文化视野,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写作使命,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铺路架桥。

(作者:欧逸舟,系文学刊物编辑)




上一篇推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490门是个好开端

下一篇网红图书馆,但愿“红”过之后好读书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