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元鹏 来源于:中国文学网
据报道,上海图书馆近日开展了一项非常独特的阅读活动——“上图杯2017上海阅读马拉松秋季赛”。此次活动有1200名参赛者参加,需要6个小时内完成《每一种人生都值得为之梦想》一书的阅读,由此展开了一场安静的较量。
从创意角度来说,不得不佩服这个创意的新颖。从来就没有一场读书活动是如此火热的,现场有1200人参加,不仅人山人海,而且推广了出版的新书,形成了眼球经济。其实这不是第一个,也不是唯一的一个,各地图书馆、书店、大学、读书会都举办过这种活动。
如果将我们一生的阅读视为阅读马拉松,那是个非常美的意象。但目前的这种突击性的“阅读马拉松”还是存在问题的。此次比赛的书目《每一种人生都值得为之梦想》,讲的是美国人克里斯·吉尔博在35岁时环游世界,一路上遇到各种追梦者的逸闻轶事,鼓励大家要勇于求索、勇于行动。全书20万字。活动的主办方要求参加比赛的读者在6个小时之内完成阅读,如何检验阅读是不是完成?他们出了一大批涉及书籍内容的考题,还让写出读后感。
这种“阅读马拉松”的检验方式是不科学的。对于考题来说,即使将全部的考题都做对了,也不能就得出“全部阅读完了”的结果。喜欢读书的人,都能看出书中的重点是什么。这就犹如驾照考试,老师会给划重点,成绩虽然不错,但是未必就通读了考试书籍,成绩之所以好,是因为掌握了考试的重点。“阅读马拉松”也是如此,知道划重点的读者,即使没有读完全书,也能考出好成绩。而对于读后感来说,更不可能检验“是不是阅读了全书”,看了内容简介就能写出200字的读后感。
最为关键的是,“阅读马拉松”不是健康的、科学的阅读模式。
现场参加阅读比赛的有9岁的小孩,也有年近60岁的老人。孩子和老人的身体都可能是脆弱的,一次性让他们阅读6个小时,而且还要做题,他们就需要一刻不停地阅读,从体力和视力上来说,相信孩子和老人还是有困难的,会影响身体健康。小时候老师教育我们说:读书的时候要读一会儿休息一会儿,6小时的“阅读马拉松”违背了健康的读书方法。
而强迫大家6个小时读完20万字的书籍,也起不到良好的读书效果。读书需要惬意的心情,需要边阅读边思考,这就像吃饭一样,只有“细嚼慢咽”才能品出滋味,才能更好消化。囫囵吞枣地赶任务读完全书,为了做题,也就失去了阅读的本意,读完了也就忘得差不多了。
倡导读书是对的,重拾书香也是需要的。但倡导阅读不可急功近利,不能火急火燎,需要的是慢跑,需要的是长跑,而不是急跑。新时代阅读推广应该怎么做?我们还要慢慢摸索。
上一篇: 岁末,不妨盘点今年读了几本书
下一篇: 发掘文化节目新宝藏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