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勇海       来源于:中国文学网

一份由第三方机构最新发布的上海小学生阅读行为分析报告显示,上海儿童每人年均阅读书目15.32本。这份报告发现,在闲暇时间更多的寒暑假和周末,学生并没有阅读更多:发生在寒暑假的阅读行为仅占所有阅读行为的11%,周末的阅读行为则占到35%。孩子们阅读最多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工作日下午4点半到晚上9点半,正是完成回家作业的时间。调查者分析,这也提醒家长,“作业式阅读”需要引起重视。

所谓“作业式阅读”,说直白点,就是老师布置的阅读作业。小学生“作业式阅读”的现象普遍,说明现在的小学较为重视学生的阅读量,经常布置阅读任务。有人认为,阅读应是一种爱好,而不该成为一项任务,“作业式阅读”不可取。事实上,小学生的自觉阅读习惯尚未养成,远未将阅读变成爱好。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学校经常布置“作业式阅读”,限定某一时间段读完一本书。不管是“作业式阅读”,还是其他阅读,只要能促使学生阅读,就不失为好办法。

我们最应该反对的,是学校及老师唯课业是举,唯成绩是论,不怎么布置甚至从不布置“作业式阅读”。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曾说,如果学生想把作文写好,就必须把书读好,这个“书”不只是一本语文教材,而是指广泛的课外阅读。他把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比喻成“弓和箭”:“阅读是把弓,写作是支箭。离开读书谈写作,几乎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然而时至今日,仍有一些小学基本不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这才是值得反思的。

不给学生创造课外阅读机会,在初高中尤其普遍。在人生最初两道坎——中考与高考面前,若有学生在读课外书,就成了老师与家长眼中的“看闲书”,“看无用的书”。事实上,初高中阶段的学生仍需要“作业式阅读”,来促使他们继续培养阅读习惯。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学生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也不是短短的小学高年级那几年养成的。为何一些人在读小学时喜欢阅读,成年后却不喜欢阅读了?恐怕多半缘于,其在中学大学里并没在阅读上久久为功。

当然,对中小学生而言,最理想的阅读状态应是,既有任务性的“作业式阅读”,又有爱好性的“自主式阅读”;最可贵的阅读过程应是,由“作业式阅读”走向“自主式阅读”。要实现这两点,一方面,布置“作业式阅读”不宜仅限于上学期间,寒暑假更要布置。另一方面,要给中小学生减轻课业负担,将他们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尤其是初高中学生更需要解放,让他们有时间读读“闲书”与“无用之书”。作为学生阅读的引导者,家长与老师也应多读书、读好书。




上一篇新时代“耕读”生活这边风景独好

下一篇“出版悲哀论”值得业内惊醒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