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文香       来源于:中国文学网

书院对我国教育、学术、建筑、藏书等事业的进步,对民风民俗的养成,对中华文明的传播都作出过重大贡献。解析中国古代书院的文化基因,深度挖掘那些集中体现书院文化的楹联诗词、书院学规、书院建筑,在今天仍有重要意义。

2017年4月23日,第22个世界读书日,岳麓书院传出的琅琅书声尚未落去,5月20日,端午节前夕,悠悠古乐又在岳麓书院屈子祠响起,屈原祭祀礼在此拉开序幕,中国古代书院再度走进公众视野。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机构和学术研究场所,对我国教育、学术、建筑、藏书等事业的进步,对民风民俗的养成,对中华文明的传播都作出过重大贡献。解析中国古代书院的文化基因,深度挖掘那些集中体现书院文化的楹联诗词、书院学规、书院建筑,在今天仍有重要意义。

书院学规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确立办学宗旨,明确阅读目的;二是规定生徒进德立品、修身养性的程序和方法,界定阅读内容;三是指示生徒读书治学的门径和方法,宣讲阅读技法。书院学规既有励志品学的文化精华,也有为封建伦理秩序所规约的历史局限。对古代书院学规进行现代阅读学视角的解读,对其体现的古代“阅读学三昧”(阅读目的、阅读内容、阅读技法)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可以做到古为今用,使读书育人的精神创造性地应用到当今的学校教育中来。

中国书院受古代文化传统中以山水比德和隐士文化的影响,选址多在风景名胜之地,建筑多由大门、门厅、讲堂、斋舍、藏书楼等功能性空间和包括泮池、泮林、泮桥、碑、文庙等在内的非功能性空间构成。按照准备、入门、受教、崇礼四个意义单元,使学子在跨越龙门、登堂入室、虚心受教、虔诚守礼的过程中,完成人格修养与知识习得的任务,具有很强的仪式性和象征性。书院建筑在考究整体布局的同时,对书院个体建筑形式的推敲和细节的艺术化处理,饱含着一定的美学原则和理学内蕴。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书院不仅仅是我们当今学校建筑设计、整体布局可兹参照的模板,而且是我们今天“读书(纸质书)、阅网(电子书)、观景(无字书)三结合”的“大阅读观”的胜地。

当今社会,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微博、微信等“微文化”产品技术平台深刻影响甚至颠覆着传统的获取信息知识的阅读范式。“微”时代提出极富挑战性难题的同时,也因其具有的传递信息实时极速、海量和高度娱乐化等特质,为我们进行中国书院文化的推介、传承,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史无前例的优良介质。我们可以趋利避害地运用“微”技术,实现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书院文化基因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造中华传统文化的新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繁荣为条件。”借着《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印发的契机,中国传统书院以它独有的韵味,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大有作为。




上一篇网综创作需体现时代特性

下一篇自媒体时代 纸媒价值如何重构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