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琼 来源于:中国文学网
美国城市社会学家、《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的作者简·雅各布斯曾指出,如果说街头的酒吧是最直接反映城市人群的构成成分,那么都市书店则告诉人们这个城市的思想成分。
据新闻报道,近日湖南省首批24小时市民免费图书馆在长沙市学士街道率先启用。这种设立在街头交通便捷位置的免费图书馆,是在现有治安巡防、城管执法站点的基础上加装可移动式集装箱改造而成。
相比于我们现有的高大宽阔城市图书馆,这种“集装箱图书馆”的特色无疑就是小而日常了。没有高大宽阔的大楼,没有一眼望不到边的书架,30平方米的空间内,只有书架、桌椅、饮水、通风取暖和监控门禁这样“标配”。但街头图书馆的意义却在于,它就静静守候在你小区或者单位的路边,你一拐角,就能满心欢喜地找到它。
在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文化命题和精神命题的今天,图书馆被更多的人视为城市的精神地标。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一个国家、一个城市需要钢筋水泥堆砌的物质繁华,也需要提供让市民能读书、读好书的生活空间,激发民众的读书愿望,涵养民众的阅读习惯,筑牢一个城市的精神底座。
我们经常引用的一个数据是:美国每1.3万人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英国每1万人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德国是每6600人,而瑞士则是每3000人。看到这样的“奢侈”,我们就该意识到,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图书馆早就不能满足于“有”,更要追求多且精。让看书省去公共交通的奔波,让阅读成为城市公共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这正是全民阅读和文化共享的重要方向。
图书馆是最典型的普惠型公共产品,方不方便阅读,能够阅读到什么,直接影响着人们阅读习惯的养成。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加能够理解到长沙的第一批街头图书馆的选址,它们被安放在城乡接合部。换句话说,也就是我们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覆盖更为薄弱的地方,大型图书馆、剧院等大型公共设施更难延伸的地方。小小的街头图书馆正是把目标瞄准了这样的地方,它轻巧而便利,平民化、生活化,当阅读变得像在家门口的便利店买东西一样平常,潜移默化的精神滋养才能充实人的心灵。
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文化的涵养、城市品位的提升或许漫长,但它无不与人的精神充实,与城市如何满足和倡导这种精神追求密切相关。这就是我们喜见大大小小的图书馆林立,街头处处弥漫书香的最好理由。
(李琼)
上一篇: 电子阅读器永远无法取代一本书的存在吗?
下一篇: 网络文学须提高文学的含金量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