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有钱莫买金,多买江东纸,江东纸白如春云。”此话说的是宋人酷爱收藏宣纸。2008年,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宣纸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亮相,宣纸收藏风又兴盛起来,一张古宣纸动辄卖价数千元,其价堪比黄金。
宣纸“寿可千年”的品质,保证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扮演的至尊角色。今年9月30日,中国宣纸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中科院研究生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在安徽泾县设立“传统手工造纸研究基地”,试图揭开泾县宣纸“寿可千年”的秘密。
最早的宣纸1200多岁
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的泾县,还包括附近的宣城、太平等地。古代,这些地区均属宣州府管辖,所以这里生产的纸被称为“宣纸”,也称泾县纸。
“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宣城市文房四宝协会秘书长王云龙介绍。据可考证的资料,我国现存最早的宣纸画作是唐代画家韩滉的《五牛图》,距今已逾1200年,仍完好无损地保存在故宫博物院。
宣纸始于隋唐以前。相传东汉时宣州造纸工匠孔丹,是纸的发明者蔡伦的弟子。蔡伦去世后,留传给他一幅画像,但没过多久,这幅画像就变了颜色,还长了许多霉斑。孔丹十分难过,发誓要创造出一种不变色、不长霉、不老化的纸。
有一次,孔丹偶然见到一棵古青檀树横卧溪上,经流水冲洗,树皮腐烂变白,露出洁白的纤维。受此启发,孔丹研制出宣纸。
关于宣纸的发展,泾县小岭村还有另一种记载。据清乾隆年间重修《小岭曹氏族谱》序言云:“宋末争攘之际,烽燧四起,避乱忙忙。曹氏钟公八世孙曹大三,由虬川迁泾,来到小岭,分从十三宅,此系山陬,田地稀少,无法耕种,因贻蔡伦术为业,以维生计。”曹大三继承了前人的造纸技术,经过实践造出了洁白纯净的好纸。
据《泾县志》记载和专家考证,小岭周坑的曹义发云记、贺记等纸号早在清光绪三年(1877年)就具有相当大的生产规模,其后又衍生出曹义发鸿记、生记、和记等宣纸名纸号,纸品享誉海内外。清朝宣统年间“鸿记”牌宣纸曾在南洋国际劝业会上获得“超等文凭奖”。1915年,“桃记”牌宣纸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截至目前,安徽泾县共有宣纸、书画纸加工企业200多家,其中宣纸生产企业10多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年产宣纸、书画纸6000多吨,年创销售收入5亿元,占全国书画用纸的60%以上,是全国最大的手工纸生产基地。
古法造纸需近两年
在文化传承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古宣纸,在去年的北京奥运会上获得了一个重要的展示机会。
当奥运会开幕式进行到第25分16秒时,鸟巢背景大屏幕切入笔墨纸砚短片,向世界展示“文房四宝”的制作技艺和无穷魅力。
短片中播放的宣纸古法制作技艺的场景,包括碓房、捞纸、晒纸、“古艺宣纸”展示等,长近30秒。短片画面唯美静谧、大气磅礴,极具震撼力和冲击力。
宣纸制造工艺中的捞纸工序
短片仅有30秒,但事实上,宣纸制作异常繁复。“从原料采集到成品纸出来,中间要经历皮料制作、草料制作、配料以及捞、压、焙、剪等上百道工序,几乎需要用一年的时间。” 中国宣纸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邢春荣介绍。
而对“复活”古宣纸制作的千年古宣厂厂长卢一葵而言,这一生产流程更为复杂。按古法手工生产宣纸需耗时18至24个月,历经18道工序、138个手工操作过程。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泾县绝大多数宣纸企业都已采用化学手段生产宣纸。为了复原宣纸古法工艺,卢一葵从2000年起开始艰难创业历程。他设法找到泾县小岭曹氏的唯一传人,请教古法生产工序和流程,并组织工人试生产。为此,卢一葵投入当时手头所有的几十万元现金,甚至变卖了宾馆、住宅及其他股份,借房居住。
2004年,卢一葵带着花费了近四年心血“抢救”出来的宣纸到北京拜会书法家启功先生,启功先生试用后说:“我已40多年没用过这样的好纸了!能恢复此纸的生产是中国和世界文化艺术界功德无量的一件大事!”他为卢一葵题写了八个字:千年古宣,功德无量。
与此同时,泾县一些采用现代工艺的宣纸企业也相继启动宣纸古法生产技艺的研制,恢复或半恢复古法生产工序和流程。
专家设基地研究宣纸
奥运会之后,安徽泾县的宣纸文化特色旅游一时非常火热,宣纸企业也接到了更多的订单。规模不大的千年古宣厂厂长卢一葵,仅今年9月中旬赴日本参加一场文化交流会,就签下了300多万元订单。
2008年开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方晓阳所在的中科院研究生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在安徽泾县设立“传统手工造纸研究基地”,专门从事有关宣纸的三个方面研究:造纸工艺过程对纸张质量影响,研制麻纸、桑皮纸等一些失传纸张,以及研制专为供应纸质文物修复使用的特殊纸张。
方晓阳发现,传统的宣纸生产工艺中,通常用石灰对原材料进行发酵、蒸煮、提纯植物纤维素,并利用阳光漂白,这种方法比较温和,不伤害宣纸的纤维素;而现代工业手段是用化学的方法,即用烧碱、硫代硫酸钠等提纯植物纤维素,并用含氯化合物进行漂白,对纸张的纤维素有一定伤害。
专家们还发现,不仅生产技艺,生产宣纸用的原料、甚至水源等都对宣纸的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宣纸制造工艺中的捡纸工序
2008年,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宣纸国家标准》,规定“采用产自安徽省泾县境内及周边地区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不掺杂其他原材料,并利用泾县独有的山泉水,按照传统工艺经过特殊的传统工艺配方”生产出的高级艺术用纸,才是宣纸。
“安徽泾县的宣纸究竟为何能有如此好的质量,能有如此长的寿命,我们也还在研究。”方晓阳表示。
宣纸的发展是“好事多磨”?
宣纸诞生后,其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唐书画评论家张彦远在其所著的《历代名画记》中说:“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这说明唐代已把宣纸用于书画了。另据《旧唐书》记载,天宝二年(743年),江西、四川、皖南、浙东都产纸进贡,而宣城郡纸尤为精美,在当时已冠于各地。南唐后主李煜亲自监制的“澄心堂”纸,就是宣纸中的珍品,史书赞誉它“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于一时”。
宋朝时,文化传播媒介简化之后,宣纸需求大增,宣州所产宣纸供不应求。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六月朝廷“诏降宣纸式下杭州,岁选五万番”。但由于受自然条件等原因限制,宣纸未能持续发展。少量的泾县宣纸为文人所索求。
宋时的泾县已属江南东路的宁国府管辖。泾县小岭曹氏一族,逐渐发展成宣纸工业中的佼佼者,并曾一度垄断了宣纸生产经营。
元代南北统一后,经济文化有所发展,尤以倪元林、王蒙等山水画派冲破传统宫廷画法的桎梏,提倡山水写意和泼墨豪放的技法。宣纸为此画法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因此被重视起来,加上工艺的成熟,宣纸生产有了长足的进步。
明代、清代泾县宣纸生产发展迅速。县东漕溪有汪六吉等大户,生产颇具规模;县西小岭曹氏世家,生产日益繁荣。《小岭曹氏族谱》详尽记述了当时泾县小岭造纸业的繁盛。其时小岭十三坑,处处建棚(厂)造纸,小岭一隅已无法容纳,于是很多棚户(厂家)向外发展,遍及全县所有宜造宣纸的地方。
但好景不长,咸丰年间,清军与太平军在泾县一带辗转征战10余年,纸槽大部分被毁坏,原料基地荒芜,同治后宣纸业复苏,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泾县宣纸业经历了由恢复到发展而繁荣鼎盛的时期。在此期间的1915年,泾县小岭村的“桃记”牌宣纸在巴拿马世博会上|<<
<<
<
1
2
>
>>
>>|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严禁象牙买卖 导致象牙雕类艺术品逐年升值
下一篇: 8年价格狂翻400倍 海南黄花梨上演“疯狂的木头”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