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来源:收藏杂志

  亚洲有三大流派佛教造像艺术。

  藏语系佛像——苯教与外来元素的完美融合

  佛教没有传入西藏以前,藏民族信奉原始的苯教。在公元7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的200年间,佛教从印、汉两地传入西藏地区,成为藏传佛教的形成时期。公元10世纪末到15世纪初的500年间,佛教再次从印度传入,促成了藏传佛教的大繁荣。藏传佛教源于印度,但吸收了原始苯教一些神祗和仪式,在造像上更具有强烈的“民族性”,苯教神像的遗风在藏地佛像的脸上留下了根深蒂固的表情。

  汉语系佛像——外来艺术的彻底汉化

  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王使臣伊存向中国博士弟子景卢日授《浮屠经》,佛教开始传入中国。与藏语系佛像的千佛一面不同,汉语系佛像一个重要的特点便是不同朝代具有鲜明的特征,造像风格有很强的时代气息。从北魏与南梁先后正式宣布它为国教开始,佛教历经隋唐达到极盛时期,最后在产生了中国化的禅宗后走向衰落。这一切清晰地展现了中华民族从接受这种外来宗教到改造、消化并最终摆脱它的过程。中国人固守着自己的理性主义,这也是为什么这片土地上,不会产生印度教中梵天、湿婆那样极端恐怖神秘的神灵,而塑造出与现实生活相贴近的神佛造像的原因。

  巴利语系佛像——更重视肢体语言

  公历纪元前后,佛教已在东南亚开始流行。翻开史料,我们在《太平御览》中找到了线索:“扶南西七干余里,地皆平博。民十余万家,男女行仁善,皆事佛。”而《水经注》中也有记载:“扶南举国事佛”,这里的“扶南”就是柬埔寨的古称。公元2至6世纪,东南亚佛教已很盛行,与更早时期传入的婆罗门教相互融合,独具特色。受此影响,东南亚地区的佛像也融合了两者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巴利语系佛像艺术。

  纽约佳士得专家崔仕廷表示:”一如亚洲其他艺术市场一样,佛像珍藏的价格幅度极大,视乎质素及罕有程度而定。不过,近年亚洲买家与日俱增,令顶级珍品的价格随之飞涨。”如何透过不同材质和风格,辨识亚洲各地的珍贵佛像,专家也支了几招:

  1。温故识珍

  ▌铜鎏金莲华手观音像。尼泊尔,十三世纪

  由于佛陀四处讲经弘法,因此民间出现大量佛像,风格与材质五花八门。工匠常以岩石、灰泥、赤土、木、亮漆,以及青铜、黄金及银等金属制造佛像。

  辨别制造物料有助确认作品的来源及制作时期。不同国家所用的物料各异,例如位于阿富汗及巴基斯坦的犍陀罗地区,便爱以可塑性较高的灰泥,而中世纪时期的尼泊尔地区则拥有世上最顶尖的铸铜技术。现时最受欢迎的佛教雕塑通常以鎏金铜铸造,部分时期的作品尤其受欢迎,例如明初永乐及宣德年间的作品、十五世纪西藏鎏金青铜佛像、尼泊尔尼波罗和马拉王朝出品,以及清初的作品现在也价格高昂。

  崔仕廷建议藏家可多欣赏不同的佛像,学习分辨不同文化、风格及时期的作品。他建议藏家参观专门收藏及保存喜马拉雅山、印度及邻近地区艺术文化的纽约鲁宾艺术博物馆。

  ▌铜鎏金喜金刚,西藏,十五世纪

  好的参考书亦是藏家的必备。其中两本佛教研究的名著是凡‧施罗德 (Ulrich von Schroeder) 所著的《印度西藏铜雕》(Indo-Tibetan Bronzes) 及《西藏佛教雕塑》(Buddhist Sculptures in Tibet),内容根据佛像类型仔细编排。此外,幸得著名喜马拉雅艺术学者杰夫‧瓦特 (Jeff Watt) 开设网站喜马拉雅艺术资源,当中载列逾66,000张图片,值得新晋藏家参考。

  2。历久弥新

  佛教雕塑市场时有波动,藏家对不同时期或风格作品的喜好会经常改变,但不论任何时期,品相俱佳的杰作也永远具有收藏价值。

  ▌西藏 约1400年 嵌银鎏金铜释迦牟尼坐像

  佛教雕塑的品相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雕塑的风格造型、题材的罕有程度及雕刻工艺。种种因素集合起来,便成为难能可贵的精美雕像。能够吸引藏家购入的佛像,一定是因为它品相精美、造工出色。建议藏家考虑价格时,应在可负担的价格范围内选择质素最佳的作品。

  3。亲身鉴赏

  ▌尼泊尔迦舍摩罗王朝铜鎏金观音立像,十三至十四世纪

  亲身观察作品不但让你更清楚雕像的实际外貌,更能让你仔细研究雕像高度、表面质感,甚至味道等每个细节。千万不要购买没有亲眼见过的佛像。一件劣质作品在相片中可以非常完美,反之亦然。崔仕廷笑言:“有些专家声称新制的青铜带有酸味,但我不知孰真孰假。”积累一定的观察经验后,买家便能察觉到艺术品中让人起疑的微小细节。

  4。鉴别真伪

  ▌尼泊尔 十四世纪 鎏金铜嵌宝石文殊菩萨坐像

  伪造者通常参照参考资料制作赝品,而参考资料往往只有雕像正面的照片,没有背部及底部的照片。因此,伪造者只能靠想象制作其他部分,形成非常奇怪的细节。

  专家举例指出,赝品的长袍褶裥可能并不自然,菩萨的链饰位置也可能不同。部分赝品的背面造工比正面粗疏,显示伪造者没有仔细考虑背面的工艺。对于原作的工匠而言,作品的每个细节都非常重要。提醒藏家留意雕像的手、脚、饰物及衣服褶裥,这些部分最难模仿。如果这些细节有任何异常,便代表作品即使不是赝品,也不是优质的作品。

  5。查看铭文

  ▌清乾隆 鎏金铜无量寿佛坐像两尊

  制作佛教雕塑的工匠往往不具名,但偶尔会附有铭文,注明制作时期的皇帝年号或是西藏喇嘛的年分,此类雕塑特别珍贵。铭文让人更深入了解当时敬拜者的生活。其中一组值得留意的作品刻有龙王 (Naga Raja) 铭文,表示雕塑由公元十至十一世纪原为西藏贵族和尚收藏。他收集大量公元八至十一世纪的佛教雕塑,不少更成为现今博物馆馆藏。

  崔仕廷说:“我非常喜欢刻有龙王铭文的铜像,它们可能代表历史上最早的收藏文化,这种收藏精神能引起现代鉴藏家的共鸣。”

  6。欣赏佛教雕塑并非佛教徒的专利

  虽然不少藏家都被佛像的宗教意义吸引,但亦有人纯粹喜爱佛教艺术逾二千年的璀璨历史。数世纪以来,工匠与神学家都积极钻研佛教的本质,并以新角度诠释佛学。形形色色的佛像各具深义,藏传佛教中的佛像形态尤其多变,带来无限的研究空间和观赏价值。研究佛教雕塑等同于钻研佛教的意识形态、肖像学,以及两千年以来特定主题的演变,相信不少人也对这些范畴感兴趣。

  ▌清雍正乾隆 粉彩罗汉坐像

  7。修复为要

  如其他类型的艺术品一样,佛像的状态对作品价值影响极大,但由于不少佛教雕塑的年代久远,藏家必须明白许多作品都经过不同程度的修复,而修复的技巧各异。崔仕廷建议藏家应咨询专家,了解修复部分对藏品价值的影响。物料的耐用程度各有不同,青铜及石是最坚硬的物质,而灰泥、赤土及亮漆则较难保存。专家建议准备作长线投资的藏家应留意物料会否因环境或天然耗损而严重变质。

  ▌唐 彩绘石雕佛坐像

  8寻本溯源

  “如作品有详尽久远的收藏纪录,价值会比没有任何历史证明的同类藏品更高。”专家指出,显赫的来源有助证实作品为正品。“如果藏品来自著名珍藏,或有著名学者曾发表相关文献,藏品某程度上已经通过验证。”

  ▌北齐 石灰岩释迦牟尼佛立像

  佛教雕塑与其也古代珍品一样,同样受到国际法保护,有时禁止于原产地以外地区买卖。以中国唐代或之前的雕像为例,指出根据中美双边协议,在2009年前位于中国以外地区的作品才能买卖。柬埔寨亦有同类协议,而年份限制为1999年。美国博物馆普遍也遵循在1970年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订的公约,在购藏文物时确保保护考古遗址。藏家应了解有关法例及协议,确保藏品的合法性和价值。





上一篇如何鉴赏、收藏清代宫廷鼻烟壶

下一篇珍珠在各地的象征意义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