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茅坤在《唐宋八大家文钞叙》中提到:“予于是手掇韩公愈,柳公宗元,欧阳公修,苏公洵、轼、辙,曾公巩,王公安石之文,而稍为批评之,以为操觚者之券,题之曰《八大家文钞》。”也就是说,茅坤选编唐宋八大家的文章,是为了给学写文章的人们提供一个参考资料。
对于茅坤选编《唐宋八大家文钞》更详细的因由,茅坤的外甥顾尔行在古籍卷首的题词中讲得更细一些,大意是说茅坤仕宦之余爱好读书,而且担当起了教育家族中子弟读书的使命,以帮助他们在科举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所以,《文钞》未刊刻以前,其实是茅坤专门编选的家用课本,为族中子弟举业,参与科举考试而精选的文章,而且已经使用了十几年;书中的那些评语大都是他平日授课时所讲,由其侄茅一桂所记。
作为茅坤自编的“科举宝典”,《唐宋八大家文钞》一经刊刻,在此后数百年间对明清的知识阶层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固然有“唐宋八大家”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为人喜爱的因素,也与当时的科举取士制度不无关系。
叁
“唐宋八大家”散文是几代读书人的选择
张书慧说:“‘唐宋八大家’之名虽然成于茅坤的《文钞》,但是对唐宋古文的欣赏和研读早在南宋时期就已经开始。”
早在南宋时期,文学家吕祖谦在《古文关键》的总论部分选取了唐宋时期古文作者12家,并对各家分别说明了渊源、长短,以韩、柳、欧、苏为主流,曾巩、苏辙次之。
南宋著名学者楼昉在所编著的《崇古文诀》中,第一次选齐了“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唐宋八大家”的群体趋势得到进一步加强。
到了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谢枋得在其选编的七卷本《文章轨范》中,选录韩、柳、王、二苏文章59篇,反映了那个时期文坛对唐宋诸家的推崇。
元末明初,朱右所编著的《唐宋六家文衡》没有流传下来,但是这部著作首次在名称上标举了唐宋古文,可见唐宋古文在当时文人中已有一定影响力了。此外,这部书在文学史上首次集中编选了唐宋八家的古文,之所以称“六家”,是朱右将“三苏”合为一家。
到了明代,在茅坤之前,还有明代散文家唐顺之编撰的《文编》和《六家文略》,其中《六家文略》选录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曾巩、欧阳修、苏辙、王安石八家散文,只不过“三苏”仍被视为一家。此外,明中期散文家归有光还编有《四大家文选》,此书独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四家,反映了这个时期人们对唐宋古文家地位的认可度。
茅坤编《文钞》的刊行和再版,第一次用“唐宋八大家”名称。“唐宋八大家”的文章经几代文人的推许,已成为当时研习文章写作的范本,受到出版商不断的改编且书籍印刷得也越来越精美,“唐宋八大家”逐步被当时的知识阶层认可和接受。
到了清代,《文钞》热度不减。据历代书目志和当代各类古籍目录可知,在清康熙年间就有两次大规模的刊刻记录,而且均由当时较为有名的苏州私人书坊“云林大盛堂”刊行。
此外,围绕“唐宋八大家”还出现了多种“唐宋八大家”古文选本,不过各种版本所选的“唐宋八大家”篇目乃至作者的排序都有所不同,靠前的韩、柳、欧、苏氏父子六家自晚明以来都相对固定,王安石、曾巩的位置偶有对调。直到清代诗人、学者沈德潜编著的《唐宋八家文读本》刊行,“唐宋八大家”文章的篇目和作者排序才相对固定下来,传承至今。可见,“唐宋八大家”的作品是公认的中国古文中的精品,是几代读书人选择的必然结果。
以茅坤《文钞》为核心的这个庞大的选本体系不仅盛行海内,也盛行于海外,清末时期,日本几乎家家有这部书的日文版本,可见其影响之大。
新视角
编者茅坤是个“古文痴”
张书慧说:“《唐宋八大家文钞》编者茅坤的经历很有特点,他是个‘古文痴’,他对唐宋散文的认识有一个较大的转变过程。”
明代的文坛有很多文学流派,对于茅坤,后人将其归入“唐宋派”,并将其列为代表人物。这一文学流派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文道合一”。
茅坤年轻时深受明代“前七子”影响。“前七子”是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文学团体,代表人物为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王廷相等,这群作家凭着少年锐气,起身反抗迂腐不通的八股文以及雅正有余、生气缺乏的台阁体。从茅坤的《与蔡白石太守论文书》中,人们知道茅坤年轻时对秦汉古文的痴迷达到了逐字逐句模仿的程度,稍稍模仿得不像,就会忧伤难过,而对唐代以后的文章不屑一顾。
如果茅坤文学之路照此走下去,“唐宋八大家”名称的确立可能受到影响。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曹雪芹为何看重《大言赋》
下一篇: 古代餐桌上的香菜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