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光明日报记者 唐芊尔
在甘肃定西,生态恶化、越垦越荒是当地曾面临的难题,兰州大学通过引进新牧草品种、创新养殖模式为当地开辟了特色草畜产业发展之路;在云南永平,看病就医难的问题曾深深困扰百姓,复旦大学打造了全链条、立体化的健康扶贫模式,为当地构筑健康医疗帮扶的“云端支撑”绿色通道;在贵州长顺,满园的农产品曾找不到销路,北京邮电大学发挥其信息化建设强项研发了“农产品产销对接系统”,年订单匹配3000万元……
以上案例,只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直属高校(以下简称“直属高校”)定点帮扶成果的缩影。十年来,75所直属高校全力投入,交出了一张优秀的定点帮扶“高校答卷”。十年来,各直属高校是如何攻坚克难、全力协作,把高校优势与帮扶地区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以特色鲜明的扶贫模式,全面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对此,教育部在26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相关情况。
健全机制,形成合力扶贫的“集团军”
75所高校,为何能形成巨大的合力?“强化政策引导,健全统筹协调、合力攻坚的工作机制。”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表示,这也是直属高校定点帮扶工作的一大特点。
在强化校际协同上,坚持合作共赢。各高校分领域成立高校帮扶联盟,共有131所部属省属高校和企业参与,从高校扶贫“单兵作战”的攻坚战逐步转向高校帮扶“多方联动”的集团战,进一步促进优势资源共享,短板弱项互补,切实把地方所需和高校所能结合起来;形成了北京大学“乡村振兴千万带头人培养计划”、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等一批发挥联盟作用、具有示范带动意义的工作模式。在做好帮扶工作的同时,37所直属高校还承担了支援14所部省合建高校学科建设的任务,有效提升了合建高校的办学水平,并发挥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强化校内协同上,坚持一体多元。各高校既是统筹协调、组织调度的“指挥部”,也是支持保障挂职干部、专家教授、青年师生一线作战的“后勤部”,还是动员协调校友、企业等社会资源的“联络部”,集学校合力、聚校友之情、承社会之助,形成了校内外联动的帮扶局面。十年来,各直属高校累计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44.35亿元,帮助引入企业663个,引入企业实际投资额151.6亿元。
在强化项目协同上,坚持典型引领。教育部连续举办六届直属高校、四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推选活动,遴选出172个特色案例。同时,一大批教育、志愿者、旅游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入选其他部门征集的案例库。这些典型经验、成功做法有力地促进了各个学校互学互鉴,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成为有效的工作抓手。
因地制宜,科技、教育、健康、消费帮扶多面开花
有了帮扶的队伍,如何才能精准施策,落实因地制宜、有力有效的帮扶举措?刘昌亚指出,各直属高校充分发挥学科、科技、智力和人才优势,与帮扶县密切配合,坚持定点帮扶、重点突破与联合作战、全面提升相结合,逐步探索形成了应帮扶县所需、尽高校所能的特色帮扶路径。
“吉林大学的抗盐碱水稻‘吉大6号’‘吉大7号’‘吉大158号’推广面积800余万亩,增产4亿公斤,为农民创收12亿元;华中农业大学在长江流域湖北油菜主产区推广优质油菜累计1.5亿亩,在西北、东北地区推广麦后复种饲料油菜150万亩,仅饲料一项,为农民增收4.5亿元……”科技帮扶的成果已初见成效。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介绍,为推动高校深入参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教育部于2018年出台了《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5年来,各高校建立技术转移中心、技术转移服务平台超过500个,打通转移转化通道,实现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应用。据不完全统计,五年间,共转移转化先进适用农业技术成果超过1.8万项,创造经济效益710亿元以上,极大推动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
在教育帮扶方面,坚持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同步推进,援建捐赠、师生支教、师资培训、结对关爱等成为所有高校的共同行动,促进帮扶县的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较大提升,十年来累计培训教师11.64万人次。
在健康帮扶方面,深入开展医生和设备支援、医护人员培训、巡回医疗和卫生知识宣传等工作,提高当地医疗服务水平,一大批帮扶县历史上第一次有了三级医院。其中,复旦大学在云南为2.5万余名乡村儿童开展免费先心病筛查及手术,四川大学在藏区开展包虫病义诊3.4万余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锚定新发展 荆楚换新颜
下一篇: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八闽大地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